全社会努力 共建山东的“绿色交通”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许云飞
一、“现代化”和“绿色交通”
山东,正在朝着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山东的交通人,正在为2010年全省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拼搏。
现代化,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不管是“经典现代化理论”还是“二次现代化理论”,都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或两次现代化,即第一次现代化的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社会和第二次现代化的从工业化到知识化社会的转变。
两次现代化的区别自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区别是: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则第二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亲善;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则第二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回归。第一次现代化强调的是利润的攫取,第二次现代化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必要、也不可能等到第一次现代化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现代化。历史的发展阶段不可完全跨过,但可以交替或同时进行;发展的道路不可能随意缩短,但我们前进的步频可以能动地加快。江总书记指出的“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就是我党和我国政府对二个现代化阶段所采取的务实态度,我们将在尽快完成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迈进的同时,进行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迈进的进程。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既要征服自然,又要与自然亲善;既要占用大自然的资源,又要保持生态平衡;既要追求利润,又要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定义可以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应该这样,交通的现代化自然也应如此。我们在建设山东交通现代化时,一定要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建设山东“绿色交通”。
二、建设山东“绿色交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建设山东“绿色交通”除了前述的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外,还有如下的重要意义:⑴ 是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因为建设一个安全、便捷、高效、舒适和污染少、环境优美的“绿色交通”必将有效地吸引外商,促进更加广泛地经济交往和合作。⑵ 是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绿色交通”,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海陆空一体,全方位的对外联络网,自然有利于经济的向外发展。⑶ 是有益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交通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绿色交通”对自然的亲善和回归,会使出行者无论是在地上地下、空中海面,都如在绿荫中散步、在花丛中穿行、在云雾中漫游、在碧水中荡漾。出行,将再不是一件令人生畏的烦心事,“旅”和“游”将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交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类以生存的条件,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山东“绿色交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应用科学手段有效地控制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建立起交通与人类、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的发展关系,建设一个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的、并能发挥长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使之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山东“绿色交通”的建设,必将使我们及齐鲁大地的子孙后代从现在起到未来都能够永续地利用我们土地上有限的资源、环境和前人创造的财富,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不断地把社会推向进步。
建设山东“绿色交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全社会努力共建山东“绿色交通”
一次现代化和二次现代化,交替和同时实施。虽令人神往,却充满险阻。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意味着观念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方向,意味着规划和目标的修正;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宣言,意味着具体行动中的计划和贯彻。因此,建设“绿色交通”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修正目标,努力实施。虽功利显赫,却需要远见、决断、拼搏和坚忍不拔。
为此,我建议:
1、宏观而论,“绿色交通”应优先选择水路交通、地铁和空运。五种运输方式之间互相依赖的本质决定了它们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尤其是道路运输,是其余四种运输方式的支撑和基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道路运输,其余几种运输方式将是怎么个样子。因此,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将会居高不下。但是,“绿色交通”应优先发展水运、地铁和空运的决策取向则必须清晰。
2、微观而言,“绿色交通” 应该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中,作为交通现代化进程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首先,要求运输系统与自然系统处理好环保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包括从自然界的索取、向自然界的排放、对自然界的干预等等领域的问题。其次,要求其要适应社会系统文明进步的需要。包括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对国土发展均衡程度的调节、对消费模式的影响等。第三,是一定要保持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适应性。包括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与能源利用政策的协调及对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协调等。一定要使各种运输方式既能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安全、快速、舒适、便捷,又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还能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城市化进程、促使社区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布局的合理和优化,同时能正确引导社会消费方式,支持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的调整。
3、全社会努力,共建山东“绿色交通”。以道路交通的环保为例。由于道路交通噪声是由通过道路的汽车群发生、并传播到道路沿线的随机噪声,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车辆结构、改善行驶状态、控制交通量等。由于在道路交通中汽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移动发生源,所以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措施有采用无铅汽油,强化排出气体管理规章,促进汽车结构的改善,利用控制系统保持交通流的畅通,通过交通规则改善行驶状态,促使私人汽车交通转向公共交通系统,促进货运方式的合理化,控制运力总量,改善道路结构,确保环境设施带、绿化等缓冲区域等。由于就道路运输而言,交通振动是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冲击力作用在路基上,通过地基传递致使沿线地基和建筑物产生的振动,路面越不平整、车辆重量越大、车速越高、载货车辆越多,产生的振动越大,地基越软弱路端振动级越高。因此,为减少交通振动,就要通过改善路面平整度,改良路面、路基以及地基,设置环境保护带、防护沟、防护壁等等。上面的叙述说明:道路交通的环保牵涉到方方面面,既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行业的事。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还有观念和意识的问题。再比如,按山东省交通厅的计划,在2010年山东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时,所有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两侧都将绿树成荫,构成全省瑰丽无比的绿色通道网络。这网络对隔离和减少噪声,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流失,优化生态平衡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与大自然亲善”、“回归自然”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个计划单靠交通部门本身是无法实现的。首先,交通部门能做的只能是在路基征地范围内的绿化,若没有路基范围外的绿化层相配合,就无法形成真正的“绿色通道”;其次,就是征地范围内交通部门的绿化带,若失去沿路群众的呵护,也很难顺利成林。绿色通道网络的建设是如此,充分利用水运是如此,规划和建设地铁更是如此。总之,“绿色交通”是山东交通现代化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部分,是最重要又最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是最困难又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一个部分。建设山东“绿色交通”是一个包括政府调控行为、科学技术能力建设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复杂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的调控行为,没有科技界的重点投入,没有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山东“绿色交通”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为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全社会一起共建山东的“绿色交通”,为到2010年时,将山东交通建成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网络交通、国际交通、信息交通、知识交通和绿色交通的现代化交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