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几点具体建议
科技界 省民盟 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许云飞
城市道路资源有限,而车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怎样挖掘道路资源的潜力,提案者最近出差浙江杭州,受到很多启发,回来后整理成本提案,提供给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希望能为提高山东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带来好处。
一、设置直行待驶区
直行待驶区是在交叉路口对方车辆的右转信号灯亮起时,本方直行车辆从原停车线进入正前方设置的等待区域二次等候,从而缩短直行车辆在绿灯亮起时通过路口的时间和距离,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由于直行车道数通常为左转车道数的2倍以上,直行待驶区蓄车量能达到相同路口左转待转区的2至3倍以上。因此,直行待驶区的设置对疏导交通起着很明显的效果。2006年7月28目,杭城首个“直行待驶区”在文晖路与上塘路口开始试行。此后,杭州下城、上城、西湖、拱墅等多个城区均开始试点“直行待驶区”。从运行情况看,效果十分明显。以首先试点的文晖路上塘路交叉路口东进口为例,该路口有3个直行车道,设计进入直行待驶区的车辆可以达到9辆,一个周期以120秒计算,1个小时就可以多通过270辆机动车,白天12个小时单个进口就可多通过机动车辆3200余辆。再如环城西路体育场路口待驶区内可以多停放5辆车,相当于每个红绿灯可以多通过5辆车,按照120秒一个红绿灯周期计算,一个小时可以比原来多通过近200辆汽车。
二、设置可逆左转弯车道
可逆左转弯车道是在交叉路口本方由一排隔离墩在逆向车道开辟出约50米长的左转弯车道,其实质是等于增加了一条左转弯的车道,使得在本方左转绿灯闪亮期间快速走完所有的左转弯车辆。
这种构想的实施是在2006年10月开始的,杭州建国北路体育场路口每天早晚高峰时段都会增设一条左转车道。有趣的是隔离墩设置好后,很多车辆自然而然就开进车道,按照信号灯迅速左转,根本不需要专门的交警去维护。增加新的左转车道后,使通行能力得以提高,基本上一个灯次内能够放完车辆,司机等不及乱变道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以该路口为例,实施前的高峰时段,左转弯车队经常要排到100米外的东园街,现在新开50米的左转弯车道上,可以多停11辆车,南北双向上一个灯次就能多通行22辆车,通行效率得以提高。
三、设置三维标线
三维标线,其实是杭州交警部门设置的彩色视觉立体减速标线。三维标线由黄、白、黑三种颜色组或,呈三角锥形。据杭州交警介绍,三维标线使平面图形产生立体图形的效果,可以使路面产生凸起或凹陷障碍的三维视觉效果,诱导司机主动减速慢行。三维标线不同于路面上比较常见的橡胶减速带和震荡带,不会产生噪音,对马路损耗较小。
杭州的五老峰隧道限速是50公里/小时,隧道南口出来是一个长下坡,且与满觉陇路交汇处在一个弯道上,是呈Y型的岔口。由于是景区路段,大型旅游客车比较多,速度过快,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自2006年10月26日起,杭州五老峰隧道南口的地面上多了道彩色的锥型凸起,这道看似凸起的锥型障碍,五个“三角锥”组成一排,从隧道口出来,相隔20米左右共有三道。三维标线采用后,经过车辆速度明显降低,隧道口因车速过快引发事故的情况大大降低。
四、设置“父子信号灯”
所谓“父子信号灯”,是将路口主信号灯与附近人行横道线上的附属信号灯捆绑在一起。2006年11月下旬,杭州庆春路上直大方伯巷和六克巷路口的人行横道上装上了“父子信号灯”, 当新华路口东西方向机动车绿灯亮时,六克巷口的交通信号灯也转成绿灯,同步放行东西向的机动车,这时候,六克巷口的人行横道灯显示红灯,禁止行人穿越马路。这样机动车可以连贯行驶。相反,南北向亮绿灯,六克巷的斑马线行人信号灯也是绿灯,让行人有充分的时间横穿,没有东西向机动车的干扰。真正实行了人车分离通行。
提案者观察过济南的信号灯,好像这种“父子信号灯”济南早就有之,甚至在大纬2路、英雄山路、经十路、经十东路上都已有了智能交通信号灯了,只要速度合适,司机就可以享受到“绿波”一路绿灯的愉悦。但是,提案者同样发现济南市还有不少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并没有设置成“父子信号灯”,还有些交叉口或路段,如省立医院东门纬六路到铁路天桥段的信号灯十分混乱,北坦少年路的两端和高架桥下的交叉口设计和路灯设置有明显问题,急需改进。因此,我把这一条仍然写上。
济南交警是享誉全国的,这是济南和山东的骄傲。但是,千万不能自满,要虚心向全国的交警学习,尤其是像杭州这样有创意的先进经验,更应该认真学习,用以改进我们的工作,为提高山东和济南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