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四次

关于我省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2006-03-22    浏览次数:4412    返回列表

关于我省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评奖、评职称。

在我国,评奖、评职称可称之为“运动”。这两个“运动”每年双双地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又从基层到地方到中央,波及到中央与东南西北中的各级政府、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各个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各个企业,直到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基层科技人员。成吨成捆的申报材料被上报至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这些科技主管部门又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分门别类地迅速发去评审,召开专家评审会,公示初步评审结果,接受各种举报信,调查核实,又召开更高层的领导与专家终审评议,然后正式确认公布,……。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把对科技人员的一待遇都与此挂钩,提级、升工资、升教授、升研究员、推荐院士、分住房、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实惠都源于此。因此,有的单位、个人,为此派“间谍”四处打探,派攻关人员“攻关”。拉关系,走后门,请吃喝,送财物,以至于做出行贿受贿等诸多违规或不法行为。

这种现象的危害是极大的。首先,评出来的奖项或职称中虽有不少是好的,但有相当数量是名不符实的,由于奖项、名额有限,势必要排斥掉一批真好的项目和人才,这对国家和事业是严重的损失,有时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其次是,被排斥的往往是对项目十分自信、或不愿走关系搞不正之风、或没有时间、财力、精力来走关系的科研人员,所以,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埋没了好项目、好成果,还会伤了这部分优秀科研人员的心,使他们对我们的政府、制度甚至社会失去信心,或一蹶不振,或带着技术出国。第三,还会逼得研究人员不静心研究,不得不浮躁,甚至弄虚作假。例如:伪造实验结果、抄袭他人论文、编造财务证明、用户证明、测试报告、查新报告;请“铁哥们”专家进行鉴定等。因此,急需改革。对此,我建议:

1、网上申报。基本目的就是尽量减少中间人为干预的环节、尽量减少申报人的工作量。把大量的工作留给计算机完成,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充当硬件、软件程序维护和有关协议工作。在通过各种途径讲清楚如何填写有关材料的基础上,重点花在现代化申报奖项和职称的表格上。把表格设计成具有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功能的表格。比如说,对外有非常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方便申报者操作,有极强的容错功能,滤错和自动修正功能,还有智能的提示、帮助功能。对内有自动分门别类、排序编号、数理统计功能,还有自动转换成隐去身份痕迹的评审文档,以便提供给专家背靠背地评审。这样做也许会有大量的文件涌向省科技厅的微机,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样处理利多弊少。第一、现代的计算机有条件处理这样的信息量;第二、这样更便于省科技厅掌握全省第一手的资料,为后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设评价专家库,健全专家评价制度。专家库中的专家不仅有本省的,还应该有外省的、甚至是国外的。原则上不应吸收现在在职的领导参加。专家库建立后,评价专家的名单不应当公开,但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应当公开;评价结果应当公开。

3、完善科技评价方法,采用网上评价。通过仔细地设计表格,把专家评审工作数字化,把评审结论也数字化。通过评审软件的综合评判,使最后得出的是所有参评项目或职称参评人按得分高低的全排序。以这个排序为依据,确定获奖的项目及其获奖等级,确定授予职称的名单。

4、建立健全与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决策者及评价组织者的监督;建立科技评价有关信息的公开制度;建立科技评价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科技评价相关的申诉制度;建立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被评对象的信用档案制度等。

二、关于论文。

先请大家看2份电子邮件,这样的电子邮件通过先进的、现代化的邮件群发器,以天文数量发到天空,再象臭虫一样往所有的邮箱里塞。

论文征稿:国家级刊物每篇600元(3000字左右)

《科技信息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科技经济类学术期刊。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400/G3;国外发行代号:ISSN  1673-1328。国际标准大16开本。本刊向广大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等征求科技、文教、企业、事业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文字要求在3000左右为宜。

另外,我社与很多国家一级杂志社有业务往来,有的甚至已在我社建了工作站,如您的论文需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发表,我们可在24小时内帮你通过发刊审核。并预定刊发日期。

来稿免收审稿费,投稿24小时回复。投稿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电话、E-mail:,以便投寄书面通知和邮寄样刊。稿件发到  0451wlbl@163.com wlx04510451@yahoo.com (欢迎网上投稿请两个邮箱同时发信,以免收不到)。

联系人:王 

电话:0451-82614164(办)  82620426(办)  手机:13946004090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  黑龙江省政府综合办公楼528/529

 

★★★《科技信息杂志》征集论文的通知 我编辑部有国家一级杂志( CN11-2739/N 及省一级刊物(CN37-1021/N ,均为国家正式刊号, 在我刊发表的论文符合评定中、高级职称要求。 两刊内设:技术市场、经济论谈、科苑论谈、创新教育、建筑工程、图书馆建设等综合性栏目。稿件处理:免收审稿费,收稿后 8 小时复函,网上投稿最迟一个工作日回复。联系电话:0451-87641001 13313692052 E-mail:kjxx200@163.com 网址:http://kjxx.home.sunbo.net 读者服务部:王清波 QQ:251328808 QQ:244834732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办公楼)513 邮编:150008 在我刊发表的论文符合评定中、高级职称要求。

来稿免收审稿费,投稿24小时回复。

 

我们真不得不佩服这些胆大心细的市场经济专家。一个《科技信息杂志》,竟然“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科技经济类学术期刊。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而且有两套国内统一刊号、国外发行代号,两套在“黑龙江省政府综合办公楼”办公的办公系统。并且“与很多国家一级杂志社有业务往来,有的甚至已在我社建了工作站,如您的论文需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发表,我们可在24小时内帮你通过发刊审核,并预定刊发日期。”大家可以算一下,半个月一期的刊物,3000字一篇文章,以每期40篇计算,每期就可获利2.4万元,一年可获利67.6万,再来他几个厚一点的“增刊”,一年就可获利100万元。

我做过一点了解,还真有不少人通过在这个期刊上刊登论文,获得中高级职称的。现在广东省规定在这家期刊上刊登论文,不能评高级职称。我想,广东一定是发现很多“混混”们拿着这个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证明取得职称,引起警觉后才作出上述规定的,也就是说原先也是算数的。

本提案在这里不想讨论这个期刊犯了什么法、该由谁来管等等问题,我要说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恰恰是我们科技体制和机制上的毛病,给制假造假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从笔者所掌握的一些情况来看,我国学术论文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导向错误。论文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和内涵,但绝不是唯一的。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3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发表了学生干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晏才宏讲课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教学水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界境,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听他讲课的学生如醉如痴。而且师风师德广受赞扬,20041015曰,晏才宏已得知自己身患肺癌晚期,仍平静地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讲解难题。但由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直至死也没有评上副教授。这不足以说明用论文来完全衡量人的水平和内涵是违背事实的了吗?山东省苍山县交通局锅炉工刘宝敬,一直致力于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几年来取得了39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25项获得国家专利。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等,并享受省政府津贴。就是这样一位有贡献的科研人才,两次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但由于个别评审专家只注重学历,不注重实际能力,他最终没有通过评审。有关人士认为,“刘宝敬现象”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担忧,是不重视、不珍惜人才资源的体现。

2、降低了期刊杂志的质量。我们有份杂志,原先是正宗的科技杂志,由于稿件大都来自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所以,文章声情并茂,颇具实用性、新颍性,口碑和声誉都很好。近年来由于评职称发表论文的需要,应付职称的稿子大量涌来。这类稿件往往质量很低,一看就知道是抄袭、拼凑之作。但是由于来者往往带着“条子”,或者是关系户介绍来的,或者本身就是熟人,所以,不能不办。于是这类文章开始充塞这份刊物,由于刊物的版面有限,不得不使一些质量好的文章让路。还有些学术性刊物在选择用稿时,往往是关系当先,门路当先。一般只用本学校、本行业、本系统或者朋友、同学、老师的文章,对于外稿,不管稿件的质量如何好,基本上就只给予象征性的选用。这样做,客观上严重地影响了刊物的质量。

3、公然收取版面费、赞助费,获取不义之财。表面看来,很多学报、期刊都在大张旗鼓地刊登各种征稿启事,欢迎外稿,但实际上却都要求收取不菲的版面费、赞助费。而这些金钱方面的门槛,往往使得那些相对清贫的人、尤其是学子纷纷选择和导师、和学校合作,任由学校和导师公然、合法而廉价地侵占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给上述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这一类“黑店”创造了大发横财的机会。

4、严重危害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目前我国的学术论文发表,几乎成为了一个让青年学子异化、沉沦的地方。因为面对这些怪异的现状,一批又一批原本有思想、有见地的年轻学子,要么是随波逐流,选择遵循其中的潜规则,任由其不断侵蚀、消耗自己的学术积极性、创造性和学术良心;要么就只能像晏才宏一样,选择远离于这种所谓的“主流标准”,不愿发表那种经过运作的论文,在远离“主流标准”的夹缝和缝隙里,异常艰难和困惑地前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此让人异化、让人沉重的论文发表,我们又要它干什么?为此我建议

1、改进政策导向。首先是发表论文和论文的级别、数量,作为评职称的参考依据,但不作为必须条件。专利、成果、奖项、实绩享有同等的意义。其次是,职称是单向的,某一种专业好、某一方面有特长,就可获得职称、高级职称。如教授以教学为主,研究员以研究为主、教授级高工以工程为主,教授级医师以医疗为主,教授编审以编辑为主,首席技师以技术为主,但他们都享受同等待遇。当然,对综合性的复合人才,一个人可以先后获得、同时拥有多项职称。

2、立法明令不准期刊收版面费。加强期刊杂志的管理工作,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期刊杂志不准收取版面费。像《科技信息杂志》,只属于刊登信息一类文章,对其的发行量可以不设限,但对其刊物的性质、规模、级别都应有明确的定位。象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类违法杂志,必须彻底查办,收缴全部非法所得,按索贿法条给以惩处。并追究其上级部门和有关审批部门的责任。而对严肃、严谨,长期以质取胜,发表优秀论文的期刊,则不管是国家级的还是集体的、个人的,一视同仁,给以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植。

3、支持撰写论文。我们反对以“论文”论英雄,但决不反对撰写和发表论文。相反,我们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科研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和工人农民撰写论文,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训,创新成果总结起来,介绍出来。但要明确反对抄袭行为,同时反对导师、领导的“签名”行为。

4、开展积极的、严肃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既让优秀的论文得到转播和应用,又使劣质论文得到曝光。对于盗窃别人学术成果,剽窃和抄袭他人论文的人,一经查实,通过学会、协会之手、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全面爆光,使其名誉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