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三次

关于我省塌陷地治理的几点建议

2006-03-22    浏览次数:2867    返回列表

关于我省塌陷地治理的几点建议

 

下面是《联合日报》记者李静雯写的有关我省塌陷地报道的几个片断:

到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去看看采煤塌陷地,放眼看去,眼前全是白茫茫的水面,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养鱼塘,但水中仅露出头的被淹死的玉米告诉我们,这里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沃野良田。几台推土机正忙着在被淹没的路面上垫路。这条道是通向拥有1000多口人的李二村的必经之路,昨天一夜之间塌了半米。路一塌,村里的人就出不来了。远远看去,被水面包围的李二村就象一座孤岛。 一位老农望着水面忧心地说:“我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啦,地都没了,我的儿子、孙子靠什么生活?我们现在是种绝户地,吃子孙饭啊!”

“每采1万吨煤要塌陷土地3-5万亩。任城区全区已塌陷2.8万亩,绝产8000亩。这里的路,垫上又塌,塌了又垫,垫的速度赶不上塌的速度。现在一年塌陷土地1000亩,速度之快令人汗颜!”石桥镇辛店村的支书宋作顺告诉我们,一看到地又塌了,他比村民还心慌。按规定,要等土地完全塌陷才能被征收,所以他们村的地还没被征收,一切赔偿工作还无从谈起。

在任城区北宿镇北屯村,整个村子面临整体搬迁。经济指标位于济宁市第四位的兖州市兴隆庄镇原有耕地5.7万亩,现在还不到两万亩,有两个村一分地也没有了。现在该镇耕地仍然以每年1500亩的速度在塌陷。    

微山由于是湖区,该县的塌陷地也大多是湖区滩地,而根据国家规定,对湖区滩地的塌陷是没有补偿的,这就使当地的塌陷治理工作更加艰难。塌陷还造成当地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了5-17米,水质遭受污染。

作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邹城,到2050年,全市采煤塌陷地将达到15万亩,将有67个村庄搬迁,20万农民失去来以生存的土地。“破家值万贯”,由于农民难离故土的恋家情结,加上搬迁费用不能令人满意或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使得搬迁工作越来越艰难。而不压煤的新址也越来越难找。

济宁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储量249亿吨,占全省总量的53.8%,全市含煤面积达49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7%,境内现有10多个采矿企业的51对矿井,预计到2010年,年产原煤将突破1亿吨。

然而,矿业开发犹如一把“双刃剑”,愈是强力开发,愈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矿山生产安全问题。据济宁市压煤办统计,至2003年底,全市煤炭开采共塌陷土地19.6万亩,其中绝产7万亩。目前,已造成40个村庄、4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近3万人被迫搬迁。据估算,由于建筑物压煤,还将有437个村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317个村庄需要搬迁,搬迁人数达到60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会造成400多万亩土地的塌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7%,占耕地面积的50%,届时,大量的村庄、企业将要搬迁,大范围的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将遭到破坏,大片沃土将变成一片汪洋。

就全省而言,截至2003年,我省因地下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累计超过172平方公里,各类矿山废弃物积存总量累计超过3.5亿吨,有固体废料堆(库)2031处,占地近18平方公里。2003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1.45亿吨,超设计能力59%,破坏土地近50平方公里,而治理面积还不足30平方公里。另外,由于我省煤炭开采历史久远,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采煤塌陷地,大多难以找到责任人。一些接近闭坑的煤炭矿山因为资源枯竭,经济效益差,已基本失去了治理塌陷地的能力。而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也一时难以解决。

去年我就提了关于我省矿城建设的建议,今年我在重提矿城建设提案的同时,就山东塌陷地的治理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山东塌陷地治理基金。塌陷地治理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事关全民的公益问题。所以,必须以通过税收筹资为主,以基金的形式储资。根据《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复垦利用。应尽快制定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标准,切实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筹措机制及其他相应机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992年煤炭企业效益不好时,国家规定暂缓缴纳塌陷地使用税,现在矿上每挖一吨煤的成本只有120元左右,每吨煤的卖价是四、五百元,企业效益好了,就应尽快恢复该税,让企业每卖一吨煤就按一定比例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复垦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按每平方米1.6元计算,即可增加一个亿的税收,足可以用来治理塌陷地。这一办法,淮北市、河北省等地已先行一步,效果良好。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领导班子,专人管理塌陷地赔偿基金,专款专用,不准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挪用。

2、要把失地的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我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啦,地都没了,我的儿子、孙子靠什么生活?我们现在是种绝户地,吃子孙饭啊!”这话听起来太让人揪心了。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三个代表”?我们总不能革命革到让农民失去生活保障吧!所以,在塌陷地的治理中,这要作为一个原则,一定要把失地的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之中。决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3、推广济宁市平阳寺镇经验,综合治理塌陷地。几年前,采煤塌陷地的邹城市平阳寺镇是一片汪洋。作为塌陷地综合治理的试点,从2002年开始,济宁市对平阳寺镇6050亩塌陷地进行勘测、论证、规划设计,搬动土石方766万方,回填煤矸石173万方,复垦后新增耕地4399亩,新建网箱养殖水面和精养鱼塘1098亩。复垦后的试验区内,塘坝坡面全部进行了绿化,栽植雪松、杨树等经济林木10万多株,还建起了养鸡、养鸭、养羊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区,旅游休闲中心,修建主次干道5条。通过综合治理,平阳寺镇由采煤塌陷前单一的农业种植向治理后集种、养、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增加了农民收入。望不到头的各种经济林木长势良好,满眼都是绿色。平阳寺镇塌陷地治理试验已经取得了成功,济宁市将组织专家对这一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市18万亩塌陷土地上进行推广。我建议省领道和有关部门应从财力、物力和人才、技术上全力支持这一推广活动,把它看成是我省树立以人为本、五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实践活动。但愿板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以点带面的推广活动,能解决我省塌陷地的治理和塌陷地人民的生活问题。

4、结合城市化进程治理塌陷地。 兖州市兴隆庄镇在耕地塌陷后,把几个塌陷村子集中搬到镇政府附近,发展小城镇建设。镇里有大小企业171家,有5000多人被安排就业,就业率达90%以上。他们还因地制宜,养鱼种藕,种速生林,养羊,种菜,目前该镇有3800亩塌陷地得到了复垦治理,将新增耕地2100亩。兴隆庄镇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结合城市化进程治理塌陷地,这个经验对解决我省“三农”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有重要意义。这又一次使我们悟到矛盾转化的真谛。本来采煤使地塌陷,造成农民失地是件坏事,但它形成一种外力促使农民离开依依不舍的土地融入到城市化的潮流中来却又是好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适时地采取措施,让农民转换为城镇居民、转换为工人。

5、实现地、矿一体化。为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可以实行地、矿一体化,给地方和农民开辟与矿配套的就业机会,优先安排失地农民中的大中专生在矿上就业。我在《关于重视我省矿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使矿城、尤其是新兴的矿城发展与城镇的建设同步考虑。不能再走找一座矿,建一座城的老路。过去由于历史原因,矿业开发一旦兴起,矿山便自办社会,城随矿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今后,新建矿山应让后方基地尽可能依托附近的中心城镇,实行城矿分建。”这段话里说的“城矿分建”,就是实现地、矿一体化。

6、塌陷地的治理可从蓄水开始。塌陷地的治理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采取先期治理,分期治理,综合治理的三步走的程式一般是可行的。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根据山东的具体情况,对塌陷地采用填土的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一则土缺,二则成本高,三则治理时间长。山东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真来了雨水又留不住,白白地泄掉。缺水对于生态平衡就十分不利,这已被这些年来华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充分证明。所以,充分利用枯竭的矿井和塌陷地来蓄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水是生命之源,只要留得住水,只要有了水,什么事都好办。所以,我建议:塌陷地的治理可从蓄水开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综合规划,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疏通水源,建设一定的栏泄设施。可以设想,如果枣庄、泰安、济宁的塌陷地都能成为湖泊、池潭,后面衍生出来的一定会是丰富多彩、无限美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