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三次

关于山东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6-03-22    浏览次数:2826    返回列表

关于山东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是否达到70%左右是判断该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城市化水平如此重要,所以,这些年来,山东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有些城市,象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令世人震惊。然而,在山东的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澄清认识,调整思路。

一、硬化地面之痛

什么是硬化地面?“最典型的就是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的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社区活动地、停车场等的地面。近几年,这类地面的铺设突然在我国的大小城市泛滥起来,被误认为是城市环境工程的典范,山东也不例外。这种硬化设计的初衷本是希望增加建筑的美感以及减少城市粉尘、提高水体的清洁度等。然而,这类“看上去很美”的设计的真实效果却一点都让人美不起来。

硬化地面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危害有三:一是下雨时,这样的地面完全阻止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使城市一遇下雨就满地积水,而不下雨时,地面又极为干燥、尘土飞扬;二是这样的地面会大量反射、保留然后释放太阳的辐射热,因此能极大地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的环境舒适度大大减少;三是这样的地面阻断了天降的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会使城市的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直接影响城市植被的健康,也会进一步加重城市的干旱、缺水。

二、“舶来草”之忧

现在济南市搞了不少草坪,用的是一种引进的洋草,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大面积地铺设草坪、绿地,用的正是这种“舶来草”。它们曾是装点、美化我们城市的主力军。

“舶来草”学名冷季型草,是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因绿色期长,即使是冬天也能绿草如茵。这让有半年左右的时间都草木枯黄的济南对它一见钟情,一段时间以来大面积地引种,拔了本地的野生草,搞起“整齐划一、四季常青”的“舶来草”。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为了这样的“美”可是没少下功夫。大片大片的草皮、绿地也确实为我们的城市挣足了面子。

但是专家说:如此“光鲜”的背后,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冷季型草最大的特点就是耗水量特大。据统计,一平方米这样的草皮一年用水量是lO吨左右,而一个人—年饮用的水量只有一吨,也就是说,一平方米草皮一年的用水量要消耗一个人10年的饮用水量。这对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说,铺设这样的草皮显然太过奢侈。

而且这样的草皮虽在视觉上的确“绿化”了我们的城市,但在净化空气、保护水土等实质性的效果方面,作用却并不明显。

李皓博士曾在北京城多处此类草皮地带作过调查,了解到铺设此类草皮基本以绿期长为第一标准,却完全没有考虑组成草皮的草种大都是外源性草种,根系短,根须细,根本不适合北京干旱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而且,由于草根短而细,不钻土。北京的多处草皮地带都出现了草皮与下面的土层分离,草皮下土地严重板结等问题。这使得在雨季时,这些看似绿化的地带,却失去了渗透雨水的功能。蓄水功能基本为零。同时,由于它修剪很短而几乎没有吸尘、降噪的作用。因此,这些草皮地对北京的环境改善,不仅毫无帮助,而且会带来负效应。专家干脆将这样的绿化称之为“无效绿化”。

而这样的“无效绿化”,如今依然还是山东许多城市绿化的主旋律。

三、雌杨树之憾

济南人每年都要经历这样一幕:初夏时节,绒花一般的杨絮便开始飞满全城。这是济南市夏天最恼人的一道风景。

满城何以飞絮?皆源于济南市种了雌杨树。雌杨树何以种满泉城?皆源于它“看上去很美”。雌杨树因为便宜、好活、长得快,种后不久就能见到一批绿,所以深得有关部门的青睐。不久,林业、公路等部门都纷纷到河北购进了大批此类树种。不长时间,杨树便遍布济南。

现在知道了,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杨树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烦恼:每到杨絮飘飞时节,因飞絮被呼吸进鼻孔而导致的患流行哮喘的人数便增多;因飞絮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导致车祸的数量增多;满地飞絮还易引起火灾。一个烟头就能引燃一大片……

实际上,还有不少品质更优异的树种适合在济南种植。如:椴树、槭树、梭罗树、橡树等大都寿命长,木质优且高贵美丽。但都没有被大规模种植。主要的原因便是,它们大都需10、20年才能培育成型。因为生长慢,故绿化的效果也就慢,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单位愿意在它们上面耽误功夫。

中科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龙雅宜介绍说,为了保证绿化效果,许多城市不惜动用山里的野生林木,不仅违反了国家禁采禁伐的规定,大树移植的成活率也得不到保障。这样做是对植物资源的野蛮掠夺,是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破坏。同样为了绿化效果,还有的城市盲目引进树种。有的地方仅凭头脑一热而引进不适合的树木,造成惨重的损失。以前,有人曾从南方引进一批樟树到北京,结果全军覆没。而如今,更有甚者,有的城市为了造绿,竟不惜花重金“种”上塑料制成的假树。当你惊讶地发现椰子、槟榔、棕榈等构成的“热带美景”竟出现在北方城市的街头时,你不知该为之欣喜还是悲哀?

四、停车场之烦

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可是,尽管我们10年前就大声疾呼建设停车场,就是到今天还没有得到真正重视,但是,停车的问题却已经越来越突出了。如再不下重拳解决这个问题,将成山东城市的心腹大患。

新建项目在场地规划建设时缺乏停车场规划,是导致“停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规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的每人0.8平方米至1平方米设计。一座写字楼每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配备机动车位的指标是0.5个,娱乐性质建筑的指标是1.5个至2个,餐饮性质的指标是2.5个。但企业为了节省建停车场的成本,尽量扩大营业面积,往往改变建筑经营性质,停车要求也因此成倍增长。其次,把停车场挪作他用是导致“停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城市停车场的建设应本着“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强调规划意识,严格监督与执法,充分保证停车场的用地。同时,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各类停车设施的管理,尽可能提高每个停车泊位的周转率。

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私人汽车的迅猛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将催生蕴藏巨大市场和商机的“停车经济"。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在香港,一个停车位的售价比一辆高级轿车还要贵,如汇景花园的一个停车位售价高达60万港元;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提供约100万个就业机会。由于看好“停车经济”所蕴藏的市场商机,国内一些商家已开始抢滩。目前,国内有关停车场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开发已初露端倪,上海、天津、重庆、南京等地均已建立多座立体停车库,建议:济南也应该看好“停车经济”,注重有关停车场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开发,酝酿有关立体停车库的建设。

面对“钱”景可观的停车市场,投资者“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然而,一方面是利润尚显微薄的普通停车场收益,把众多投资者挡在了停车市场的边缘,另一方面大型立体车库的高投入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停车经济"真正变为现实,需政府的政策启动。建议:山东和济南市有关部门从立法上解决这个问题:不配置停车场处罚;控制开发商对于停车场的配建比例;调整停车费价格,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场;联合工商及物价部门整顿经营停车场市场。

总之,我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扶持建设地下的、立体的、多层的、旋转式的、智能管理的停车场。对大商场、大酒店和大的娱乐场所,要强制性建设停车场,没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不批准建设和营业。

五、成功之鉴

 

1、透水地面在北京暴雨中大显身手

本报讯(记者朱奕)周围的小区都水流成河,而自己小区内却几乎没有积水——这是在7月接连几场暴雨中,北京双紫园小区居民的惊喜发现。让他们经受住考验的是一项启动于3年前的雨洪示范工程。

2000年,为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减轻城市河道排水及行洪压力,北京开始组织实施城市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引进德国先进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院(代表老城区)、双紫园小区(代表新建城区)、天绣花园小区(代表房地产开发区)、京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海淀公园等建设了5种不同城区类型、总面积59公顷的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通过采用铺设透水路面的办法,收集建筑物、庭院和道路雨水用于家庭冲厕、小区绿化和地下水回灌。

这些示范区在上个月的暴雨中大显身手。

据北京市发改委7月30日披露的致字显示,在“7.10”暴雨中,示范区两小时平均降雨58.8毫米,降雨总量约3500立方米。示范区共收集雨水3300立方米,占降雨总量的94%。其中回灌地下水2300立方米,蓄水池贮蓄待用雨水1000立方米。

据实测显示,示范区基本无径流排出,雨洪综合利用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据专家介绍,示范区透水地面在环保、雨雪天防滑等方面具有较强优越性。

北京市部分专家和市民由此强烈呼吁对城市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

北京发改委称,目前,小区雨洪综合利用技术、施工工艺、建设模式等方面已研究成熟,下一步将在公园、广场、停车场等场所推广应用。

 

2、近年来欧美国家绿化城市的新观念

国际上绿色城市的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答案绝不是那里拥有多大面积的草皮,而是那里保留了多少乡土植物。几年前,有一位来北京暂住的美国朋友对我说,虽然她在美国居住的城市位于沙漠,但她认为与北京相比,她的城市才是绿色城市,因为在他的沙漠城市中心,到处生长着当地的沙漠植物,非常美观,景致独特并与自然和谐。

近十多年来,欧美国家出现了告别人工草坪,让自然回归城市的全新的绿化思路。这一新的做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绿化城市的成本,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丰富多彩、生机昂然的特色植被景观。以下介绍几种值得我国城市参考和借鉴的做法。

⑴加拿大:让野草回归城市。2000年,一场向人工草坪告别的运动席卷了加拿大。许多城市居民参加了这场.运动,他们问道:人工草坪,你给它浇水、除草、撒肥、修剪,再浇水、再除草、再撒肥、再修剪。。。。,最终你得到的是什么呢?你所有的辛苦换来的只是一片单一的、短矮的、充满农药的、缺乏美感的方块形草地。人们呼呼:这种不健康的绿化方式不能延续下去了。但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对的呢?乡土型植物园艺学家提出了全新的建议:让多样型的草地来取代人工草坪!这一新理念迅速在加拿大传播开来。实践后人们发现,这种顺应自然的绿化方法不仅能使自家门前在一、两年内就长出生机勃勃的乡土花草,也能大大减少绿地对水的需求,减少人工养护,不必使用农药,而且色彩丰富而对鸟和蝴蝶很有吸引力,现在加拿大一些新建的居民区就以原有的野草地来形成社区的绿地,产生出舒适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美景,也大大战少了社区建造人工绿地的费用。最重要的是:这种顺应自然来绿化城市的做法,才是最有利于人的健康,最有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因而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⑵英国:给社区建植物生态园。英国曾是欧洲建造直线型、平整型和种植异国植物的园林模式的发源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从事城市绿化研究的学者们开始呼吁:必须走出直线型、平整型和使用异国植物的园林建设误区,取而代之的绿化城市方法则应是尽量顺应自然,让树林中长出野花野草来;让街区边生长着英国城市本地的树种;让市民能够辨别哪些才是英国独特的乡土植物。于是,乡土植物生态团在英国的一些居民区中出现了。这种生态因的模样与一般的社区花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生态园中的植被是模拟自然栽种的,各种乡土的乔、灌、草都茂盛地长在一起:每一个物种都带有分布和习性说明牌。生态园中有多处供人休息的木墩,还有能让孩子们长时间玩耍的小沙坑,因此其体闲功能不亚于公园,甚至因其植被景致更接近于自然而使来此小憩的游人愿意呆得更久一些。而生态园对社区居民最为重要的功能则是:提供知识培训。这包括:认识乡土植物和种子、培育乡土树种的树苗、用园林废物翻作有机肥、用有药效的乡土植物来做饮荼等等。一些英国的大学生乐意定期到这样的社区乡土植物生态园来做志愿者服务。于是一块平常的城市绿化园区就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他多方面的生态价值和教育功能。

⑶德国:把社区周边的荒地租给市民建花园。

住在高楼中的城市居民往往没有建家庭花圈的条件,但拥有自己的小花园却是许多城市居民十分向往的。德国的城市管理者顺应了这一需求,将社区周边以及城市边沿地带的各种荒地划成了花园区,可供市民租用来建设家庭小花因。当这些荒地被市民租用来建家庭小花园后,在几年时间内。荒地就会呈现出一幅多彩而美妙的园林景致了。这些由市民租用而建成的城市小花园地带已成为德国许多城市生态景观的组成部分。市民花园对城市绿化最大的好处是:能大大减少政府绿化的投资,而且由于各个家庭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喜好,这类花园地带的植物品种多样性好、景观效果极佳。由于植物对水和土质肥力的需求,市民们在自己的小花园中还都设置了雨水收集缸和堆肥箱,这样既能减少水资源消耗,还能使花园的土质得到改善,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