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二次

关于提倡“树葬” 、“花葬”的建议

2006-03-22    浏览次数:2102    返回列表

关于提倡“树葬” 、“花葬”的建议

 

近十年来,山东在推进遗体火化,制止滥建坟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公墓建设比较单一,绿化不配套,漫山遍野的坟墓,还是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并形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严重影响环境,影响城乡面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作为省政协委员,这几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并提过多次殡葬改革方面的提案。去年提了将传统的墓葬形式改革为树葬,即将骨灰深埋在地下,在其上根据个人生前喜好,选栽不同的树木和花草,将殡葬和植树有机结合,既避免建坟造墓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又促进绿化和涵养水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减轻丧葬负担,提升纪念的价值的提案。最近我看到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120日刊登记者纳塔利娅·格拉乔娃的一篇报道,很受启发和教育。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来世变成植物”。他说的是在瑞典,科学家苏珊娜·维格梅萨克发明了一种新的殡葬法,这种新殡葬法已经在十几个国家获得了专利。这种方法可以使死者的遗体得到彻底的生态利用,并使其最终转化为植物的一部分。按照瑞典新的殡葬法,将不对死者进行火化,因为那样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瑞典人认为,传统的土葬法也不可取:传染病可能通过地下水传播,尸体腐烂会产生有毒气体,买地皮还要花一大笔钱。维格梅萨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先把死者遗体浸入温度低达零下196度的液氮中,遗体冻脆后进行轻微摇晃,使其变成粉末,随即将粉末放入真空容器中进行干燥处理。最后,把干粉装进由泥炭或玉米淀粉制成的骨灰盒内埋进土里,6个月后,它们就都变成了肥沃的土壤。在把骨灰盒埋入地下的同时,亲属们还可在墓地上选种多年生的植物。一年之后,死者躯体的分子将进入植物的躯干和枝叶中,变成植物的一部分。枝叶随风起舞,沙沙作响,好似在向亲人们问候。明年,瑞典的延雪平市将修建第一座这样的新型公墓。当地政府对此十分支持,因为这将导致出现一座新公园:枝叶繁茂、花木飘香,而不会有坟地的腐臭气味。现在,每个瑞典人都可以在遗嘱中写明,他想在来世变成哪一种植物。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想法,这是一种多么圣洁的做法,这是一种多么从高尚的情操,这又是一种多么科学的企划。我们虽无法立即按这种专利去做,可我们完全应该从这里得到鼓舞、得到启迪。为此,我今年再次建议:

省政府委托民政部门牵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工商、税务部门和林业等部门配合,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提出完整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迅速推进我省的殡葬改革,实施树葬、花葬。

各市、县寻找一块地理、交通、环境比较合适的地方,确定为树葬、花葬的场所。规划好各种树木、花卉的种类、分布、范围,安排适当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挖掘工具、树苗等,为树葬、花葬的实施具备好物质条件。同时,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利用市场的调节功能,扶持和促进这项工作。省委和省府应该指示宣传部门利用媒体和有关途径,大事宣传树葬、花葬的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使之形成一种新风尚。

另外,长青泰陵塔的问题必须向群众有个明确的交代,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不管他现在在何处,都应该有个态度和说法,此事不能再拖了,早搞清早主动。同时在解决好以后,对泰陵塔还是要利用起来。必须认清,泰陵问题不在陵塔本身,而在于一部分人利用它搞欺诈、搞传销、搞违法高利吸储,扰乱国家金融政策。就塔葬而言,对原先的土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改革的措施。已建成的泰陵塔必须发挥它的作用,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对政府工作的一种嘲讽。我建议,完全可以把利用泰陵塔、筹建泰陵公园和树葬、花葬的推广工作结合起来。既发挥泰陵塔的作用,又促进了树葬、花葬改革的实施,实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