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建议
据《齐鲁晚报》2002年10月14日报道,山东省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在全省制造业的116家企业进行了一次关于产业工人技术素质现状与需求趋势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技术工人总体素质较高,但高等级技术工人紧缺,有的企业负责人发出感叹:“找个好钳比找个研究生还难!”另外,从济南市劳劲力市场调查统计中得知,中高级技师在市场尤其走俏,焊、钳、车、铣、刨等传统工种的技工深受用工单位青睐。但是,目前济南劳动力市场此类熟练技术工人匮乏。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关注了。
我国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到处都能听到资金紧缺的呼声,“希望工程”、“花蕾行动”、“志愿服务队”、“集资”、“募捐”的消息随时可见。为什么?没有钱。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上厕所要收费”,“运垃圾要收费”了。为什么?没有钱。为什么没有钱,说到家就是人均GDP少,工作效率低。为什么低,原因有好多,但我们生产的东西,质量往往不过关,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质量往往不过关?技术工人素质差,真正的高级工人在第一线工作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在第一线缺少高级的工人和技师?因为,现在官民之间、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有技术没有职称、有技术没有官衔就什么都不行,工资不行、住房不行、福利不行,吃、住、行、活都不行,于是乎,有了技术必须往上爬,学技术不如学耍嘴皮,钻技术不如钻关系学。如此一来,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能不低吗?
记得1970年我分到山东省小清河船厂时,全厂工资最高的不是几个厂长、书记,而是一个八级电焊工和一个二级技术员。所以,工人们觉得钻研技术、做一个技师是一条正当的路、正确的路。都不屑游手好闲、奉迎拍马之人,也绝没有一定要去当管理人员和当官的想法。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当领导的,起早模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但钱却拿得比技术工人还少,也没有怨言。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虽然当时的设备条件、技术条件远比今天落后,但却创造出56天造出一条高质量的双体轮渡、这种在今天令人无法想象的奇迹来。这个中深刻的道理,我们还需细细体味,但当时的技术工人待遇不低于管理人员,不低于技术人员这一点却无可争辩。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已经听到国家高层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已经有领导提出:现在的“人才”概念有错误。指出应该注重经历、重业绩、重技术,而不是重学历、重职称。这是多么重要的反思啊!我相信,这个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必将较好地解决大学一味扩招的问题,大专生、大本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实际水平下降的问题,初中、高中素质教育的问题、学校乱收费的问题,职称严重渗水、名不符实的问题。当然,目前最迫切的还是解决技术工人缺乏的现实问题。
我们省和我们国家在制造业的质量上经常比不上发达国家、甚至比不上印度等中等发达国家。我曾在一个外国的杂志上看到,外国评论家说中国人不可怕,因为,中国人可以创造出先进的东西,但是一旦成批生产就不行了。看了后,心里很气,但又很无奈。因为这确是事实。在12亿人口的中国虽不乏佼佼者,可是在做实际产品的人群中佼佼者太少;中国人很聪明,所以,不是培养不出佼佼者,可是我们的体制却在扼杀佼佼者。出来佼佼者就必须当官,当了官了就不干具体事了,所以在第一线生产大批量产品的工人当中佼佼者确实很少很少。
为此。我建议:
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标准是:一般的企业中,凡是生产中技术上的工人带头人、高级技师、大家公认的能工巧匠,其享受的工资、生活、福利、医保等待遇均应和本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级别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