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二次

关于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建议

2006-03-22    浏览次数:1839    返回列表

关于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建议

类似提案我在九届一次就提过,答复也应该是满意的。然而由于没有采取实际的大行动,致使今年山东丰水年份,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令人感叹不止。为此,今年我从另一个角度继续提出建议,希望我省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现在山东真切的状态是,一方面是缺水,一方面又让大量的水白白流掉;水少了是大旱,水多了是大涝;刚抗旱,又抗洪。如2003年上半年,刚从长江调了1.1亿方水到南四湖,下半年雨水一多,已白白泄掉了20亿m3的水。问题出在哪里?值得深思。大规模的楼、堂、馆、所和道路的建设,造成大范围地面的硬化,使水不能往土里渗透以涵养地下水是其一;不注重调蓄水库、水柜的建设,使水无处可存,只能挤着往下涌造成洪涝是其二。我们应借鉴京杭运河治理历史上那种以蓄为主甚至“大蓄”的治水方针,大大增加地表水储量,如果把一年中仅有的几场大雨的水都排走了,不下雨时又上哪里去找水呢?“蓄”是解决缺水一个重要措施。

必须指出,目前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方案中,存在着几个重大的缺陷:其中之一就是调水期的选择不佳。长江水资源丰富是在5-10月的汛期,华北、胶东等东线供水区主要需水季节是3—7月的春季和夏初,由此导致现在的东线规划设计的引水期也是在非汛期。非汛期长江本身水的需要尚有问题,所以规定水流量9000m3以下不准引水,10000m3以下只准引水400m3。解决这一水资源供需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最佳办法就是一方面能把引水时间定在长江水资源丰富的汛期,另一方面增加蓄水能力。

为此,我建议:

1、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减少城市的硬化地面。

由于该问题我另有专门的提案,所以,在这里就不再展开阐述了。

2、适当抬高南四湖蓄水位。

南四湖占用的地表面积很大,但储水量不多,可用水量更少。以往被一些枝节问题困扰,利用率很低,经过这些年发展,影响提高蓄水位的实质性障碍已不存在(只需增加少量配套设施),为了区域整体利益,上级湖蓄水位应提至35米以上,下级湖应提至34.00米或与上级湖持平,这样可使南四湖储量接近32亿立米。比现行储量增大一倍,可用水量增多两倍。

3、改满湖排洪为深槽排洪。

如抬高南四湖蓄水位操作起来感到困难太大,可在排洪上下功夫。在湖中开挖深槽,改满湖排洪为深槽排洪,这样在不增加蓄水位的情况下增加了南四湖蓄水量。此举不但施工容易,排洪效率高,还解决排洪与养殖之间矛盾,可腾出120万亩水面供耕作养殖用,这等于增加两个平原县的效益。排与蓄是相互促进的,大蓄可有效减轻排洪压力,而大排又使大蓄有了保障,大排措施完成后,丰水年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蓄了(例如不让二十年一遇水量流出市外)。总之尽量存储自身降雨,是解决旱牢不均、水源不足最实际最便宜的办法。

4、南四湖沿岸进行蓄水。

南四湖北端的小北湖,距京杭运河约400m,湖区面积18000亩,蓄水库容约1亿m3,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因农灌而兴建的,现已开发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汛期,小北湖上游梁山、郓城一带有来水时,开闸进水成为蓄水,水蓄满后下闸。因此,小北湖的运用和水质、水位,不受南四湖的影响,兴利运用得到保障。这就为南四湖沿岸的开发提供了新模式。特别是在东岸用这种方式进行蓄水开发,既能利用南四湖汛期水,还能蓄积一部分山区河流的汛期弃水,一举两得,水资源利用合理。

5、北五湖恢复蓄水。

北五湖是原巨野湖淤没后的水面分布,分别有南旺湖、蜀山湖、马碴湖、东平湖、东平湖二级湖,北流入大清河。现已大部排干种地,变成大片干枯平原,生态在退化。为了蓄水,为了增加“南水北调”调剂库容,为了利于恢复济北航运,为了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一两个湖泊是必要的。首先可利用现东平湖的二级湖东半部(即古安山湖位置)先恢复安山湖,这里人口不多,现况较为荒芜,既产不了多少粮食还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由于经营一亩水面的产值要高于陆地,估计移民阻力不会很大,只要具体设计时协调一下与黄河滞洪关系,变成水库是可行的。这个湖的水源主要采自大汶河,因为大汶河自古就是南流济运的,当前每年仍有3~5亿立方米尾水,在汛期白白流进黄河并入海浪费。万一遇干旱年大汶河水源不足时,利用它还可在冬季引一部分黄河水入湖。

6、兖州煤矿塌陷地蓄水。

兖州煤矿地表塌陷面积己达16万亩,未来10年还将增加塌陷面积10万亩,根据现行政策,尽管对塌陷区居民的房产和耕地损失有一定的赔偿,但群众迁入新居住区,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给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安定和政府都造成众多问题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采取的回填复垦和建设精养鱼池的开发方法,既投入巨大(平均每亩投资约1万元),也难以大面积推广。复垦耕地周围继续塌陷,道路被破坏,也造成生产生活的巨大困难和不便。养殖和种植生产用水主要是地表水的渗入,也将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且孤立的精养鱼池,缺乏生态环境的食物链,生产成本也将较高。可考虑把其作为调蓄水柜,让雨水和洪水及引南四湖水进入塌陷区,进行水面开发和国土利用措施,使塌陷区开发利用起来,塌陷区人民有了生产环境和条件。兖州煤矿集中的塌陷区在兖州、曲阜、邹城,塌陷区内有入南四湖的泗河、白马河,可以从白马河引南四湖水,向塌陷区调水,汛期的泗河、白马河水可以向塌陷区分流蓄水,水资源利用合理。同时,太平港一带地面高程40m,东平湖作为东线调蓄水库的最高蓄水位也是40m,因此,兖州煤矿塌陷区的水面开发,既可以进行正常的渔业和水面生产,春季的蓄水还可以输送到东平湖,成为北调水资源,在汛期,可以利用该工程引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