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一次

关于充分利用雨水解决山东水资源缺乏的建议

2006-03-16    浏览次数:4406    返回列表

关于充分利用雨水解决山东水资源缺乏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我省遇到了继连续四年大旱之后的又一特大旱年份。江河断流、水库干枯,连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也干得见了底。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超过200万吨以上的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全省有500多家较大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限量生产或停产;工业、企业经济损失约11O亿元。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淡水渔业损失也在30亿元左右;春季造林80%以上死苗,秋种有347万亩因缺水无法播种。初步估算,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亿元以上。水资源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我们该怎么办?

继续加大地下水的抽取量?显然不行。截止到2001年底,全省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公里;

修建水库蓄水?也不行。已建水库已多干枯;

加大引用黄河水量?更不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求,随着黄河来水偏少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黄河下游来水量越来越少。而且黄河的用水要照顾到沿黄各省,由国家统一调度。

南水北调,从长江调水。确是解决山东干旱的重要举措,但路途遥远,还要沿途治污,大规模地利用长江水代价很高。

利用雨水。好办法!山东省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11O亿吨,约是静态水资源量的3倍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利用好雨水是缓解山东缺水的重要途径。

二、雨水利用研究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对雨水利用,全世界的水利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的雨水利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几年来,雨水利用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利用形式已经由起步阶段单纯的用来解决人畜饮水、回补城市地下水,发展到利用雨永进行农田灌溉、林草植被恢复和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1、雨水利用的途径。

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途径:一是采取多种措施使雨水下渗,回补水源。多规划建设绿地,滞蓄雨水;人行道面采用可下渗结构;房屋落水管下改建为可快速下渗式结构;新建车场、广场采用透水材料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中采用可下渗管道铺设雨水管道。这些措施既可以下渗补充地下水,又可以减少泄洪径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二是建蓄水池集结雨水。主要是在马路两侧修建蓄水池,将无法渗漏到地下的地面水集结起来;在学校、企业、小区、大型公共场所里面修建蓄水池,将屋顶雨水、地面雨水集结起来,用于非饮用水,如道路养护、消防用水、洗车、冲厕、浇树、浇花及景观用水等。

农村雨水利用途径:一是推广全生态农业免灌技术,纳雨蓄墒,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山东省总用水量中,灌溉用水量多年平均为174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73%。据了解我国开展的全生态农业免灌技术,试验地降水利用率达70%。可以使年降雨量300mm的地方,基本不用灌溉就能正常进行农业生产。二是集雨回灌地下补源。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比较高,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来,造成海(咸)水入侵,目前全省海(咸)水入侵面积已达到1000平方公里,新增50余万人口吃水困难。漏斗区地面出现塌陷、裂缝,机井大量报废,生态环境趋向恶化。集雨回灌,补充地下水源,对遏止上述现象具有现实意义。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具备修建集雨回灌补给地下水工程的地质条件。从受雨面开始,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蓄作用,使降雨尽可能下渗,减少地面径流,对进入河道的径流再修建拦蓄工程进行拦蓄,同时利用河网入渗以及回灌补源工程,增强水资源地下调蓄能力。三是窑窖贮雨,解决农村饮水。截至2001年底,全省尚有历史性缺水村庄3307个,138.28万人的吃水问题有待解决,并且还有因干旱、人口增长、水污染等因素造成的600万新增和临时性缺水人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走集雨利用的路子,对许多缺水地区来说,比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更现实、更有效。窑窖贮雨工程规模小,投资少,技术难度小,易于施工建设,并且易于分批分期建设,适合在广大贫困山区和其他缺水地区开展。四是修建集雨水池,补充农田灌溉用水。有旱就有涝,旱涝都是农作物的大敌。如果用水泥或浆砌石,在大田里修建直径十几米的圆形竖井,下雨涝时将表面的径流存在集水池里,干旱时用于农田灌溉,可作为农田灌溉补充水源。五是山区集雨,改善生态环境。山东省鲁中南中低山区、鲁东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建设水平梯田、鱼鳞坑,深翻改土等就地拦蓄雨水径流,使降雨层层拦截,减少地面径流,促其入渗,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侵蚀,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对促进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几点建议

1、从思想上真正认识:雨水是资源。

雨水是资源,要树立“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的指导思想。在我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总把雨水当作洪水一排了之,花巨资建设排水沟、管道和泄洪河道,忽略了雨水资源化的问题,缺乏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意识。以济南为例,到2000年底已建成城区面积约116平方公里,以此面积计算,每年的城区降雨量就有0.8亿立方米,几乎是鹊山和玉清湖两个水库的蓄水量。这些雨水如果能得到妥善利用,就能减轻济南市供水的巨大压力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加强雨水利用的宣传教育与示范。

解决缺水,人们习惯于打井或者向黄河要水,而对雨水利用措施重视不够,不把它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后应加强宣传雨水利用的意义,普及雨水利用知识,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地修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组织专门的推广部门,负责和协调这项工作。

3、保证雨水利用工程的资金投入。

虽然雨水利用要比其它开源措施投入小、见效快。但是资金投入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政府将雨水利用工程的投入列入计划,采取政府投资、地方集资和用户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解决雨水利用的资金投入问题。特别是在城区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要做到"三同时",即雨水利用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雨水综合利用。

①可先在城市的学校、企业、小区、大型公共场所等单位里面和道路两侧修建蓄水池,并将积蓄的雨水用于冲厕、洗车、消防、浇花、洒路、取暖、水景观、城区河道生态用水等,也可回灌补充地下水,努力实现社区雨水零排放。②新建、改建、扩建城区道路,人行道应采用透水砖铺设,以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泄洪径流、减轻管道压力。③重视蓄水工程汛限水位或汛期超蓄库容的研究。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汛限水位,少留防洪库容,设置超蓄库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蓄水工程的蓄水能力。

 

[注:此提案的撰写,详细地参考了山东省黄河河务局李希宁、孟祥文的文章:“从山东大旱谈雨水利用”,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