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山东城乡建设中硬化地面的建议
据《环球时报》2002年9月19日报道,为北京的奥林匹克场馆做规划的专家们最近正式提出要全面铺设透水地面的建议。这不仅意味着奥运公园的建设将向人们展示一种具有环境、生态、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地面铺设,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地面设计将逐步走出硬化的误区。
硬化地面就是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社区活动区、停车场等地面。近几年,这类地面的铺设在我省城乡泛滥成灾,并被误认为是城市环境工程的典范,殊不知这类硬化地面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多种危害。
第一是影响城市排洪。下雨时,这样的地面完全阻止了雨水的渗透,使城市一遇雨天就满地积水,下水道的排洪量急剧增加。这几年省城济南雨水极少,可稍有大一点的雨水,就会满街积水,一些立交桥下无法通行,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真不敢想象,如果现在的济南有10年前的大雨,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第二是污染环境。别看这样的地面一遇雨天就满地积水,而不下雨时地面又极为干燥,一遇车辆行驶,或大风吹刮,就会尘土飞扬。而且对声音的反射也很厉害,加剧了城市的噪声污染。
第三是减低城市舒适度。这样的地面会大量反射射线,夏天太阳高照时,会大量释放太阳的辐射,实在热不可当,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的环境舒适度大大减小,同时使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难以沉降。
第四是不利于补充地下水。此类地面阻断了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使城市的地下水位难以回升,因而直接影响城市植被的健康,会进一步加重城市的干旱、缺水问题。
因此,我建议:
1、审查和修改规划。有关部门迅速对原有的城乡建设规划进行复查,重新考虑规划中的地面硬化问题,或改为柔性路面,或用透水材料硬化。
2、采取补救措施。对已经建成的硬化地面,要采取措施,设法补救,比如开坑植树,增设绿化带,钻凿渗水孔等。
3、拨款进行专项科研。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办法,为我省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