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习,真正把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山东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5月16日的《齐鲁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赫然刊出通栏标题:“山东要提前30年进入现代化”(以下简称《30年》)一文。真使我大吃一惊,三年前,我们还只敢提在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干脆把“基本”去掉,而且响亮的提出要提前全国30年,真是要在全国放卫星了。由此折射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真正贯彻和落实好刚刚闭幕的省委工作会议,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学习,要强调用科学的头脑武装自己,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山东现代化建设”。否则就会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乱提口号,盲目冒进,为山东的发展带来损害。
在这,我想就《30年》一文中的错误向有关门和单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请能认真阅读参考。
关于“现代化”的问题,我建议有关部门和《齐鲁晚报》的同志首先学习毛主义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再学习邓小平关于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详细篇章,解决我党我国在21世界中叶实现的现代化的确切含义和标准的问题。最后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中所作的报告,尤其是下面这二段话: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2020年----引用者注)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2050年----引用者注)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这二段报告已用非常简练的话语,要求各地将前一阶段提出的在2005~2020年前后实现的“现代化”都统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指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段报告的最后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已经不是前阶段各地所提的现代化了,而是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提的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即2050年要实现的现代化,是21世纪中叶、即50年后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
我们可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提“现代化”,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入现代化,但是“现代化”的标准是唯一的,那就是:21世纪中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里的要素是两个,第一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二是21世纪中叶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不是2010年、2015年或2020年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赶上同时期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行,更不是《30年》一文自定的、达到人均GDP5000美元就是实现现代化了。
2050年时的中等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衡准。但由于中等发达国家也是在发展的,他和我们之间的差距是在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衡准是动态的、变化的,也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必须完成动态目标向静态目标的转换。
经过众多科学家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依据“各态历经学说”,我们已经发现,205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超过1998年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因此,1998年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可以作为205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下限。通过这一推断,使得原本动态的、不可预期的“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演变成静态的、可以预期的目标。为我们宏观和微观调控国家、省市和地域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山东省交通厅为了在山东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好先行官和排头兵,这些年来由厅规划基建处、科技教育处和交通科研所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组成《山东省交通现代化评判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研究。他们在研究、分析国内各种有关现代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李春亭省长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遵照党中央全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执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依据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所处区位和资源情况、国内国外形势要求和山东近一亿人民群众的意志,依据研究山东现代化进程的有关研究成果,山东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应该是:2015年前后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再经过20~25年的努力,即在2040年前后达到2050年时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率先全国10~15年实现代化,为完成总设计师邓小平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发出的伟大号召、为全中国现代化的胜利实现作出贡献。
其中山东“全面实现小康”的具体目标见表1所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见表2所示。
表1:山东2015年及相关联时间断点的社会经济特征值
|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
人口 |
(万人) |
8975 |
9300 |
9463 |
9630 | ||
GDP |
(亿人民币) |
8542.44 |
13150 |
20084 |
26000 | ||
(亿美元) |
1032 |
1589 |
2426 |
3141 | |||
人均GDP |
(元) |
9518 |
14140 |
21224 |
27000 | ||
(美元) |
1150 |
1708 |
2564 |
3262 | |||
GDP平均年增率 |
( % ) |
9.0 |
8.8 |
5.3 | |||
GDP平均年增率 |
( % ) |
8 | |||||
表2:山东2040年实现现代化时有关社会经济目标值
发展指标名称 |
2040年山东社会经济目标值 |
1、经济发展:人均GDP(美元) |
≥15000 |
2、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65% |
3、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6 |
4、生活质量1:人均寿命 |
>78岁 |
5、生活质量2:每千人中医生人数 |
≥3 |
6、生态环境1:人口自然增长率 |
≈0 |
7、生态环境2:能源、资源消耗的年增率 |
≤0 |
8、知识化1: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比例) |
>60 |
9、知识化2: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 |
≥5% |
10、信息化1:信息产业创造价值/信息产业带动整体社会所取得总价值 |
≥30% |
11、信息化2:电视普及率(每千人拥有的电视机) |
>640 |
12、信息化3;英特网普及率(英特网用户/万人口) |
>3000 |
13、科技创新1:研究与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R&D/GNP |
≥3% |
14、科技创新2:R&D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 |
≤35% |
15、科技创新3: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件) |
700 |
关于现代化的问题,从一开始沿海省市刮起的“现代化”风到科学工作者的百家争鸣和着力研究,再到“十六大”总书记的总结是我国政治文明的生动体现。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江总书记“十六大”报告中哪一章节专门论述的高度概括、精辟分析、科学企划和良苦用心。一定要和党中央关于“现代化的”括标准、提法、对我们的要求等保持一致。
《30年》一文的出现,再一次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