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一次

常备不懈,防止黄河洪水灾害

2006-03-16    浏览次数:2179    返回列表

常备不懈,防止黄河洪水灾害

1998年长江洪水和水灾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黄河会不会出现大洪水和大水灾。有的研究者认为,黄河在1999年一定会发生大洪水,而且一定会决口。结果是1999年过去了,2000年又过去了,黄河都没有发生大洪水。新世纪的2001年来到了,在这新千年伊始之际,提案者却要大声疾呼:千万不要对黄河的洪水灾害掉以轻心,黄河在近期内出现较大洪水的可能性极大,理由是:

1、从历史上看,黄河平均每隔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水灾。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和多雨期总是交替出现,即在一段干旱期之后,会出现一段多雨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段干旱期之后,往往会出现较大洪水年。如明代未年黄河流域持续干旱之后,在清代初年出现频繁的洪水灾害;本世纪20年代末的持续干旱之后,1933年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水灾。本世纪70、80和90年代初期,黄河流域处于相对少雨期,90年代,我国进入洪水多发期。洪水波及了我国几乎大部分地区。淮河流域、太湖流域、珠江流域、长江琉域、松花江流域,乃至气候干旱的新疆天山南北,也都蒙受水灾之害。这一形势预示着黄河流域的相对少雨期可能就要结束。值得注意的是,1998、1999、2000年冬季我国大范围出现了持续时间很长的暖冬,这种不稳定的气候的很可能意味着黄河流域将出现洪水。

2、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河槽逐渐变浅,行洪能力降低,每秒如有几千立方米的水量,便要漫滩抵逼大堤。专家测算,按现今的情况,即使出现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的六分之一,即1万立方米秒的流量,黄河流域、尤其是处于下游的我省大部分地区也会出现严重的险情。

3、下游地上河的形势严峻。洪水时水面一般要比河道两侧大平原高出七八米,有的地段,高出两侧地面达14米以上,堤内的河水位与堤外的平原形成巨大的水压差。一旦大堤有蚂蚁洞或鼠洞,就会出现“管涌”现象,进而造成大堤坍塌决口。而一旦黄河决堤,高出两侧平原数十米的黄河水,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所以黄河和长江等河流相比,决堤后的危害会更大,其后果难以设想。

提案者预测,黄河在近期有出现洪水以及有发生决口的潜在危险。但究竟出现在哪一年,究竟是在2001,还是在2002,抑或是2003或2004年,我不敢说死,现在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我认为防患于未然总是对的。为此,我建议:

1、我省的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有忧患意识,常备不懈。

2、加高和加固堤防是近期就可以进行并且能立即发挥效益的工程措施,应列入首选的措施。重视堤防建设是我国历史上和现代治黄的一条根本经验。济南市政府采纳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提出的建堰治黄的决策是有远见足识的,建议早日实施。

3、制定应急措施。鉴于黄河下游河道形势严峻,为了避免出现较大洪峰时发生决堤而造成可怕的水灾,必须制定应急对策。其对策之一是,在黄河出现大洪峰时,应考虑人工决堤,选择一个造成淹没损失最小的部位进行决口,避免洪水的自然决堤,因洪水的自然决堤的决口地点和冲淹地区无法预计,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应急措施之二是考虑制定在万一出现决口的情况下如何疏散人口、工业和财产等措施。

4、加强黄河两侧地区人民的灾害意识。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我省黄河两侧地区的人民进行防灾抗灾教育,使他们有应付水灾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特别是对于蓄滞洪区的人民,应当有这两方面的准备。如何利用蓄滞洪区来有效地抵御洪水灾害并使其造成的灾害减小到最小的程度.是一个有待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