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黄河济南段将建穿河隧道?初步选址泺口

2009-12-13    浏览次数:1922    返回列表

黄河济南段将建穿河隧道?初步选址泺口

来源:山东商报  编辑:袖绢



许云飞向记者讲述黄河隧道的设想

文/ 山东商报记者 刘茂玉  

  修建黄河地下隧道,让黄河北岸的“济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济南城区,让黄河成为“城中河”,这曾经是“济北”人多年的梦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它不再是幻想。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黄河隧道前期论证工作已取得关键性进展,“交通流量预测报告”已由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省政协常委许云飞在近日完成。在济南建设公路穿黄隧道是否可行?安全性如何解决?成本会不会很高?未来的穿黄隧道将设计成啥样?

     交通专家描绘隧道蓝图

     济南首条穿黄隧道初步选址泺口,设计为双洞,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


     近几个月以来,同事们很少能见到许云飞的身影,只知道“他在做一个课题”。11月2日,在蒙山脚下某度假村“隐藏”了半个月的许云飞终于回到济南的办公室。

     “《济南市黄河泺口隧道工程交通流量预测分析报告》终于完成。这些数据是修建隧道的必要性的前提,没有它作为基础,一切都是纸上谈兵。”11月7日下午,刚参加完一个会议的许云飞,脸上透着疲惫,但说起黄河隧道的设想和意义却又变得兴奋起来。

     自8月中旬开始,交通科研专家许云飞进行了两个月的调研,运用数据模型,预测出黄河隧道的交通流量,“到2010年,每天通过隧道的车辆可达18646辆;到2015年,每天通行车辆达26292辆;而到2020年,可达31779辆。”

     “随着调研论证的进展,并依据刚刚完成的黄河隧道交通流量预测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修建过河隧道的必要性已越来越明显,其蓝图也日益清晰。”许云飞说。

     “济南首条穿黄隧道初步选址泺口,设计为双洞,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

     根据黄河济南段的河道地质情况,泺口黄河隧道将采用盾构法(专用掘进机械的前端逐段推进,后端同时拼装管片,隧道主体结构一次成形)或明挖法(在水中筑坝围堰,开敞施工,优点是造价相对较低,施工简便,安全性高)来建设施工。

     水下公路隧道投入运营后,必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这是机动车进入隧道安全行驶的必要条件。“未来的泺口黄河隧道两端出口将设置通风竖井,用来集中排出两隧洞内的废气。地面建筑中最主要的是隧道运营状态监控管理中心,其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检测、报警和灭火,管理中心还需配置应急救护、拖带、起重和消防等机动设备。”

     泺口隧道是一个管状空间,只有进出口与大气相通,机动车行驶中排出的烟雾、一氧化碳和带起的路面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着车辆安全行驶。因此,隧道将采取机械通风方式,促使内部空气的流动,稀释被污染的空气。

     隧洞顶部主要作为排气通道,布置有射流通风机组、照明灯具,敷设供电线路、监控设备、火警消防器材等。而隧洞中部是机动车通道,道路两侧设有检修、巡查作业通道和排水沟,侧壁上还设有报警电话、手提式灭火机等应急救助器材。每200-300米间隔,两隧洞之间还设有横向互联的应急转移疏散通道。

     隧洞的底部结构较强,通常情况下作为水、电、气等市政管线的跨河廊道;隧洞中部行车区设有联接门,用以在隧道内发生意外情况时作为紧急撤离通道。
   
     一份“轰动”的政协提案

     事实上,许云飞关于建议修建黄河隧道的设想早在去年就曾通过政协提案,反映到有关部门,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密切关注。


     “2005年8月1日,我向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设泺口公路穿黄隧道的建议》,分析了修建过河隧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许云飞回忆说。

     当时,这份提案受到政协领导的重视,提案很快就被转至济南市政府、发改委和黄河河务局。2005年8月5日,许云飞又在《政协信息》上发表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分析文章——《关于尽快修建泺口公路穿黄隧道的建议》,“引起了济南市政府的关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济南市发改委就作出了答复,安排进行深度调研和充分论证。”政府主管部门的初步认可,让许云飞兴奋不已,“那份提案曾经在政府高层引起了轰动,甚至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查阅了今年济南市“两会”上济南市市长鲍志强所作的《2006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及“北向加快‘五路过河’工程实施”。“五路过河”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名词,指除现有的和在建的黄河大桥外,另外建设济泺路北穿黄河隧道,为“北跨”发展提供交通支撑,实现黄河北部与济南主城区的零距离对接。

     “济南市天桥区政府更是把建设泺口黄河隧道的计划写入《天桥区十一五规划》,处于黄河北岸的济阳县和商河县也在积极推动这项工程的实施。”作为交通科研专家,许云飞意识到,“这项工程已成为济南市城市扩容的重要基础。”

   目前,济南市有两座铁路桥梁、二座公路桥、二十余座浮桥与黄河以北相连接。但目前的现实是,公路桥通行量已接近饱和;浮桥受洪峰、冰凌及恶劣天气等影响,无法实现全天候通行。“尽管还有两座在建的黄河大桥,但依然满足不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是交通瓶颈下的探索”

     提出修建穿黄隧道的设想,是对目前交通瓶颈下的积极探索,也是解决济南“北跨”拦路虎的重要思路。


     “其实,关于修建过河隧道的设想是缘于山东省交运集团的建议。”许云飞对记者说,“而山东交运集团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想法,也是考虑到企业的长足发展,是对目前交通瓶颈下的积极探索。”

     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早在2003年即开始探讨建设跨越黄河大通道的技术方案,经过长期的比较论证,在2005年的7月份,山东交运集团的负责人向许云飞提出了这个设想,征求许的意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就在琢磨解决济南北部交通瓶颈的课题,也研究了国内其他城市在类似条件下的解决方案,曾经考虑过隧道的设想,但当时还不是很清晰,没有专门去研究。而山东交运集团的建议恰好与我的初步设想不谋而合。”许云飞马上开始考虑这个设想的必要性、可行性。

     经过近一个月的专题调研,许云飞关于过河隧道的设想逐步完善,遂于2005年8月1日正式向省政协提交了提案。“一般来说,像这种重大项目的提案,都是在‘两会’期间提交,但我已等不及开‘两会’了。这个项目,关系着济南‘北跨’的实际意义,如果这项工程能够按期实施,‘北跨’将会变得更为清晰和实实在在。”

   交通不畅,无疑是济南“北跨”的最大拦路虎。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两岸形近而实远的现实,济阳何谈承接省城的辐射和带动?”济阳县县长张新文不止一次大声疾呼。为了解决本地的交通瓶颈,济阳县多方争取,终于开始在黄河济阳段新建一座黄河大桥,但未来的交通压力依然存在。

  “商河离济南远吗?70公里,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怎么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过河通道的限制,严重影响了黄河北部地区的发展。”商河县政府领导也曾多次在济南市规划发展会议上,力争改变黄河通道的瓶颈。

     为此,济阳、商河两县曾在2005年向济南市政府提出《关于兴建黄河隧道铁路支线及附设汽车专用线的建议》。

     “成本肯定不会高于桥梁”

     许云飞的隧道建议也曾遭到过质疑,“有的认为,修建隧道成本过高,不如建桥划算。”


     许云飞以及山东省交运集团“黄河隧道项目办”针对各方面的反应,进行了深度调研和论证,认为“修建隧道的成本肯定不会高于桥梁”。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基础准备工作,许云飞和“黄河隧道项目办”初步设想了以下3个隧道走线方案:

     一、隧道南口设置于济泺路东侧、二环北路以南,与周边路网系统相配套,这样可减少未来隧道建设施工对市区北部市政交通的干扰影响;隧道主线沿北偏东方向穿过黄河主河道;隧道北口在鹊山东侧和济邯铁路线西侧之间,与新的GF309线联接。该方案隧道全长约2.7千米,投资约6亿。

     二、隧道主线沿市区济泺路向正北方贯通,穿过黄河主河道,在鹊山坝以北设置出口,鹊山龙湖另外修建一座景观桥,与隧道的北出口相衔接。该隧道走线方案全长约2.5千米,投资约7.5亿。

     三、隧道主线沿市区济泺路向正北方贯通,穿过黄河主河道和龙湖主航道,隧道北口与新的GF309线连接,该方案隧道全长约4.2千米,投资额至少11亿,并且报批、设计、建设及日后运营的难度极大。

     “我们认为,第一套方案和第二套方案比较可行,投资与建桥的成本接近,但是隧道的优越性却是桥梁无法相比的。”许云飞解释说。“首先,开掘隧道,不需要大面积搬迁附近居民,也不必占用大量土地;其次,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汽车不宜上桥或行走不便,而隧道可全天候运行;三,隧道结构的耐久性、承受超载能力、抗拒自然灾害、抵抗战争破坏的能力,远高于桥梁;此外,隧道的开通,不仅可以让济南主城区与‘济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对接,还将为济南市增添一大景观,带动黄河旅游的开发。”

     “过河隧道技术非常成熟”

    “其实,黄河上有过修建隧道的先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建成了第一条黄河水下公路隧道,只是这条隧道没有被作为民用而鲜为人知。”


  公路和黄河河务部门曾经为隧道安全性担忧。他们认为,目前在黄河沿线尚无隧道建设报道,主要是考虑到黄河已成为地上河,修建隧道在地质结构、防洪、安全等方面专家意见不一致。

     “其实,黄河上有过修建隧道的先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建成了第一条黄河水下公路隧道,只是这条隧道没有被作为民用而鲜为人知。目前,国内已建成和在建多条过江隧道,国内第一条过江隧道——黄浦江打浦路隧道,1971年6月建成通车,上海市计划2010年前在黄浦江底建成20余条过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以及南京长江隧道目前正在施工中。”许云飞介绍说。“关键是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得非常充分,从而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尽管黄河已成为地上河,但并不影响修建隧道,可能出现的涌水等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来预防。”

     “根据黄河及济南段的实际情况,可以综合采用盾构法和明挖两种施工办法,所以,绝对不会影响黄河的防汛和排洪。恰恰相反,由于穿黄隧道在黄河地下通过,不像大桥那样有桥墩和净空高度的制约,更有利于黄河自身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