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水运专家呼吁 水路在救灾中还可发挥更大作用

2008-06-26    浏览次数:1181    返回列表

 

    原文请阅:http://www.zgsyb.com/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43437

 

    年初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犹未完全过去,“5.12”汶川大地震又晃动了整个神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空前地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中国加油!汶川加油!在解囊捐献,志愿奉献的同时,许多科研人员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冷静地思考,认真地总结。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位交通专家不断地在网上撰文呼吁,希望社会和领导关注内河水运的发展。他就是山东省八届政协委员、九届政协常委、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许云飞。他说:“无论是救灾,还是战备,水路都是打不垮的交通线。”

      “地震初期,最影响救援工作的难题是道路无法打通,而最先进入灾区的却是通过冲锋舟沿岷江进入的武警战士。这一个细节应当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许云飞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夹杂着特别的感受。就在地震发生前的4月14日至17日,许云飞正行走在这条路线上。前往四川旅游的时候,这位长期从事交通水运研究的科研人员也不忘研究地理形势和交通布局,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一路走来,他当时就想,这里的公路依山傍水,极为险峻,一旦发生泥石流或坍塌,很难迅速贯通,但岷江水资源丰富,如果让水路保持通畅,就相当于一条备用通道,不仅可以通航,发挥的经济功能还能使沿江老百姓受益。这位总带着相机一路思考的老人,决定回去后就把这一理念形成文字,提交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其实,早在今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肆虐的时候,许云飞就在博客中发表了《雪灾无路,为何遗忘了水路!》、《天灾呼唤大力发展水运》等文章,呼吁发展水运。后者还通过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宋新仿形成了两会议案。

        在《雪灾无路,为何遗忘了水路!》一文中,许云飞说:“冰天雪地,无路可寻。为何遍布大江南北的水路却无人问津?而广州上海武汉这些滞留海量旅客的地方恰恰都是水运交通中心。”

        “以滞留大量旅客的广州为例,将旅客运到黄浦港,再经海路向北,运到上海,青岛,大连,到上海的再行长江和运河或支流,换乘河船可以冒雪行进畅通数省,海运到青岛大连的陆路转运,去东北先到大连或再换铁路到各个目的地”,“上海南京滞留旅客,走长江到武汉,至重庆入四川都是千百年来的老路。可是现代人已经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水上客运部门似乎早就不复存在了”。

        不可否认,现在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已经有了高度发展。但是,水路运输依然不可替代。首先,依据经济学的理论,竞争的本质是可替代性,合作的本质是不可替代性。而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的特性是弱替代性,所以,5种运输方式之间是既竞争又合作,不能完全替代。水运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低廉价格运输大宗物质的内涵。如京杭运河就在华北和华东之间形成一条大容量运输通道,其单向通过能力按目前苏北段规模为4500万吨测算,相当于两条津浦线的运能。另外,从战略的角度上看,水运素有“炸不烂的交通线”之称,战备意义深远。

        其次,从实践上看,国内外交通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水运的巨大作用。国际,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陆路、空中、地下交通都很发达,但都重视水运,都重视开发和利用内河水运。在美国中、东部已形成了一个以密西西比河水系为主干,衔接五大湖和沿岸运河的巨大内河水运网。德国也建立起以莱茵河为骨干的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杜伊斯堡地区港口总吞吐量达6000多万吨,平均每公里货流密度达1136万吨。因此,内河航运在工业化社会中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水运也极具推荐价值。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水运则是5种运输方式中“节能减排”特性最好的方式,被称之为“绿色运输方式”。水运的不占土地、能耗效率高、有害排放少是其它几种运输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国家安全战略角度讲,都必须大力发展水运事业“。

        许云飞说,令人欣慰的是,此次抗震救灾,交通运输部门正在利用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水陆联运、铁水联运,水路发挥大宗物资运输的优势,将救灾物资通过重庆港、泸州港、宜宾港以及岷江航道上的乐山港送往灾区,这充分说明了水路交通线的保障作用。

        他建议,一是要大力发展水运事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推进现代化水路交通的力度。在继续发展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水运事业,加大现代化水路交通的建设力度,在全国建立完善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尽快建立起水、陆、空等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紧急运输预案。加大宣传,发展水路客运,尤其在春运期间,分流铁路和公路客源。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建立水陆空等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紧急运输预案。

        “建设电站和水利工程应当考虑水路,不能让低矮的路桥、灌闸封锁江河,应当保持这些河道的畅通。一些荒废的运输河道,也应该保存保护。”许云飞十分动情地说:“水路运输的速度不如公路、铁路快,水路运输的经济效益没有公路、铁路好,但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必须重视内河水路运输的发展,把它作为一种备战、备灾的应急运输方式保留,它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