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现代交通报的报道

2007-05-19    浏览次数:4170    返回列表

许云飞速写

现代交通报

(2006年4月25日)

本报记者 李彬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是许云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同事说,许研究员从来也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他几乎常年在办公室加班到11点,回家后又工作到凌晨2点,有时通宵不眠。大家劝他:60岁的人了,别再这样玩命了。可他却回答:“事业和人民的需要使我无法不这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能够倒在我的岗位上,就是我的愿望”。

尽管身心疲惫,但我们见到的许云飞总是精神抖擞,活力无限。他开朗而慈祥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前不久结束的《中韩国际物流研讨会》上,许云飞激情洋溢、气魄宏大、分析缜密的演讲,令与会的中外专家无不为之动容,更受到众多媒体的采访和赞誉。作为中韩铁路轮渡项目的首倡者,早1992年就提出了这个设想,自当任省政协委员后,许云飞通过大会发言、提案、信息等多种手段提出建设中韩多功能轮渡的建议,还多次与烟台、威海市政府探讨此事。如今,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已经列入《胶东半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并被韩国政府和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联想到许研究员提出的烟大轮渡、蓬旅隧桥、胶莱运河、引汶济运等一项项宏大工程渐渐清晰的轮廓,人们不禁对许云飞超前的预测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刮目相看。

现任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省政协常委的许云飞,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山东的交通事业呕心沥血了大半辈子。在业内人士看来,许云飞是山东交通行业的专家和领头雁,他的众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许云飞是一个敢讲真话、为民请命的“百姓委员”,他无数次为素不相识的群众奔走呼吁,直到解决问题,矛盾化解;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许云飞头脑聪明、思路清晰、反应奇快,他总是能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能适应任何工作,不管是自己学过的还是自己没有学过的,是自己从事过的还是自己没有从事过的,只要工作需要,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能完成任务,而且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请教他有何诀窍,他说:我不想别的,我只想做一颗螺丝钉,党和人民不论把我拧在哪里,我都要拧得紧、咬得住,永不生锈。这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勤奋,要奉献。

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一种不懈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态度,成为许云飞在科研工作中废寝忘食的动力、不断创新的源头,而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他能有真知灼见的根本原因。和许委员一起参加调研过的人无一不被他的工作态度所折服。他的调研都是深入基层,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身去体会,从无懈怠。他崇尚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它勇于创新,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他所进行的研究课题,均具开拓性,其工作量之大一般人难以想象,而且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充满着艰难险阻,但他硬是顶风而上,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公路和国民经济适应行性研究”获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课题获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研究”获2002年山东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体系的研究”获200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的交通区位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获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交通现代化评判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胶东半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获2005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新近又完成了“山东交通发展经济指数的研究”(国内领先)、“京杭运河发展战略研究”(国内领先)、“特殊情况下济青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国内领先)、“京杭运河山东段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建设研究”(国内领先),“广东省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京杭运河应急救援系统研究” 等一系列课题。

作为一个教授和专家,他给长沙交通学院、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干校、华南理工大学、浙江交通职业学院等许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及广东省交通厅公务员、山东交通之声广播电台作过报告。每次听报告的人少时十几人,多时几千人;时间少则1小时,多时一口气就讲了4个小时。但是不管人数怎么多、时间怎么长,每次报告,听者几乎没有人中途离场的,听众反映好评如潮,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许云飞自己总结的原因是:人心都是肉长的,由于我是用心去和他们交流,以诚相见,肝胆相照,所以他们愿意听。这话掷地有声,不过除了真情和激情以外,许研究员独特的见解、严密的逻辑,深入浅出的分析,幽默和风趣的语言也是其能打动大家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许云飞觉得一天工作18个小时都来不及,但作为一个生活在基层的政协委员,每当有群众来信来访时,无论多忙,他都会放下案头的工作,耐心倾听。这些年来他接访群众超过100人次。他说:“群众来找我,一般是到了他走投无路之时,把我看成最后一根稻草。我虽没权,可必须有最好的态度,否则会使他们走向绝望,甚至采取极端行动。我必须用心去和他们交换,用我的热心、真心、信心去感染他们,使他们理解问题产生的不可避免性,认识问题严重程度的局部性,相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合理性,树立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耐心的疏导,使他们平静下来,比较客观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再通过相关帮助手段,尽可能使他们的问题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解决”。许委员的仗义执言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打击、报复者有之,匿名恐吓电话也有好几次。有一次为了调研“治超”问题,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行程560公里,由于遇到大雾,在高速公路上几次差点出危险。对这,很多人表示担忧,但许云飞认为:“人总有一死,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我因此被害,也是死得其所”。许云飞被选为省政协委员后,他共提交提案250余件,大会口头发言8次,是个名副其实的“提案大王”,去年被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提案先进个人。除了这些外,许云飞委员还在自己网站的留言板上、在QQ与网友的倾心交谈中无私地帮助一个又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们,使很多人得到宽慰,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他这个“中老年男子”也因此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心和爱戴。

作为一个人,许云飞有他的家庭、有他的爱好、也有他的无奈和喜怒哀乐。这些在他网站中的“我的博克”、散文“浪花泪花”和诗“生死恋”中都有充分的表现,许云飞在一首诗中“自白”说:“我很忙/我日日都在赶/就像一条老蚕;我很累/我天天都在拼/好似一根快燃尽的蜡烛...... ”。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心爱的交通事业,为了他热爱的老百姓,许云飞无怨无悔,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