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政协常委热议“刘宝敬现象”

2006-11-10    浏览次数:1235    返回列表
政协常委热议“刘宝敬现象”建议加快培育山东自主创新的沃土

    “别让‘刘宝敬现象’重演了。”10月20日,参加讨论的20余位政协常委一致建言。
  当天,省政协九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进行协商议政。讨论中,委员们通过切身感受,据实直陈,提出了大量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第四小组,一个叫刘宝敬的平民发明家的坎坷经历,引起了常委们的热议。
  刘宝敬是谁,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专题讨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许云飞委员特意多带了几份我省媒体之前对平民发明家刘宝敬坎坷经历的报道,给大家分发。
    刘宝敬是苍山县交通局的一名普通锅炉工,从立足岗位搞技改,到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几年来,取得了39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28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先后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等荣誉。他研究发明的“卫生医疗垃圾焚烧炉给料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我国卫生医疗垃圾贮存、焚烧、污染环境的重大难题。
  然而,怀揣这么多国家专利和荣誉证书的刘宝敬,却债台高筑,家徒四壁。为了搞研究,刘宝敬将多年的积蓄、工资,甚至女儿摆地摊的微薄收入,几乎全都投入项目研究,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女儿1994年报考卫校时,因交不起6000元的费用无奈放弃了学业,摆起了地摊。为了筹集研制医疗垃圾处置设备所需资金,他曾打算卖掉一只肾和一只眼球。
  2000年、2001年,已拥有12项国家专利的刘宝敬,为了多获得一点收入和津贴,曾两次申请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最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两次都未通过。
  墙内开花墙外香。刘宝敬的专利在家门口受到冷落,近日,浙江一家企业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转让了刘宝敬发明的“卫生医疗垃圾焚烧炉给料装置”等两项专利,给了他20万元的报酬,暂时缓解了债务危机。不少南方企业知晓后想高薪聘请他,可他并不想走,他说:“如果有山东的企业想聘用我,我是愿意去的。”
  “这样的人才应该留住。”详细了解了“刘宝敬现象”,在场的常委们慨叹,建设创新型省份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应加快培育我省自主创新的沃土。
  乔谊正常委将自主创新人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大专院校、研究所里的创新,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第二种是以转化为主的大型企业的创新,需要门类广泛的人才;第三种是小范围的创新,比如小型企业的节能降耗,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革新能手,靠这些人积累起大的发明创造,“刘宝敬正是这一种人才”。
  “每年的种子都靠引进,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种子公司了。”徐家德常委以近年来农业科技重引进轻创新为例,剖析了不少地方创新意识的淡薄,建议大力营造自主创新浓厚氛围,使大家都来爱惜人才,珍惜人才。
  结合35年来的创新实践,许云飞常委深切地感受到,我省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间创新型人才长期生活在基层,他们创造了很多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往往痴迷于发明创新却不善经营,背上债务不说还遭遇了很多“偏见”,亟需政府有关部门伸出援手,改善发明创造环境。
  “自主创新首先要创新文化,只有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和评定体制,创新型省份的任务才能早日实现!”许云飞说。
                                                                            (记者 王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