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支持国家双循环战略

2021-01-11    浏览次数:599    返回列表


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支持国家双循环战略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青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顾问 许云飞

一、国家“双循环”战略意义重大深远

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双循环”,出现在国人面前,而国家高层的一系列动作向我们宣示: 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双循环”新格局,是应对当前国内外风云变幻的重要国策和国家级最新、最重要的战略。

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出,是因为:(1中美贸易战中美国不断无理施压和新冠疫情的世界蔓延使得国际外部环境恶化、经济持续下行,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2)我国国内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相对协调,产业门类先对齐全,供应链相对完整,超大规模市场已成雏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整个经济社会结构功能相对稳定,具备了大力发展内循环的条件3)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初步形成有益于创新的风气和机制;4已经明晰提高循环效率的关键,找到通过畅通交通体系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来提高循环规模、效率的发展思路;5)外向型经济已经基本建成,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外向型经济安全性和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该新格局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使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只要我们明晰这个战略的内涵,砥砺奋进,快速建成“双循环”新格局,我国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经济低迷之际逆势而上,欣欣向荣。

综上所述,现在推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国家战略,高瞻远瞩,英明科学,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区、各级和各部门领导,都在紧张地学习、领会和思考本地区、本部门在这个重大国家战略中的担当和应该采取的举措。

二、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是支持“双循环”战略的关键举措

实现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是以实际行动支持 “双循环”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

1京杭运河全线通航使国家发展战略悉数对接产生网络效应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建设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发展“双循环”新格局的主要支撑。而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以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甬江、新安江、兰江、衢江,甚至可以把赣江、北江、珠江都连接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东部桥头堡港群;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国家战略悉数对接,产生网络效应、协同效应,从而大大提高国家发展战略的效能,加速“双循环”新格局建成。因此,他是激活全局服务“双循环”的绝顶高招、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2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在“双循环”中地位

笔者在《从交通视野解读“双循环”和“交通服务双循环”》一文中反复指出:就全国来说,交通服务双循环的主力军是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是国家建设“双循环”新格局的主力军。而京杭运河与东南沿海地区几乎全部连接。因此,毫无疑问,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必将使东部沿海地区支持国家“双循环”新格局的建设作用产生协同效应,提质、降本、增效。

3、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有效改善华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

非常明显,包含首都北京、雄安新区的河北、华北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建设和实施,而这些地区发展的一个是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淡水。鲁南的季节性水资源十分丰富。据50年来的不完全统计,鲁南的水下泄江苏的量年均超过15亿立方,多的时候超过60亿立方。所以,只要而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就可使黄河以南每年汛期产生大量的地表水穿过黄河,不需动力、不要花钱流进广袤缺水的华北平原和京津冀,从而有效改善华北生态环境和雄安新区,其效能、效益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间接地服务于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实施。

三、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在“穿黄”

1、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在“穿黄”

毋容置疑,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在“运河穿黄”。因为,黄河两边的京杭运河复航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只等如何穿过拦在中间的黄河了。

根据我们多年研究,运河穿黄可以有平交和立交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不过,从全天候和备战的角度考虑,以在黄河底下建设穿黄隧道的方式更好一些。目前运河“穿黄”工程的技术与施工问题经过多年、多人的初步研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没有很大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且条件已经成熟。只要该工程建设成功,华北地区的水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沿河地区的人民大众也将通过京杭运河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的建设走向幸福、和谐、安康的未来。

2、“复航要成功,决策在北京,关键在山东”

“复航要成功,决策在北京,关键在山东”,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首先,黄河和京杭运河的交点在山东,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其次,京杭运河全线的最高点在山东。所以只要山东境内的运河能够通航,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就没有问题了。 

万事俱备,还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中央的决策。因此,“复航要成功,决策在北京,关键在山东”。现在需要的是,中央、国务院和交通部,能够把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全力支持山东开展复航工作,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山东解决当前制约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的主要“瓶颈”──“运河穿黄工程”。

四、实施“运河穿黄”工程不能再拖了

1、运河沿线人民对运河复航的期盼我们再不能熟视无睹了

以民为本,不忘初心,是立国之本。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小康,但是,京杭运河没有通航的沿线人民,如山东段的武成、夏津、冠县、阳谷等县市,由于这里的物流对运河的依存度相当大,只有京杭运河通航,经济效益才会有大的提升,所以虽然这些年来陆路交通也有很大发展,但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仅明显低于通航区域,也明显低于同区域其他地区。因此,虽然运河断航已近40年,但这里的人民对过去京杭运河给他们带来的繁荣深铭心中,代代相传、无法忘怀,无论是在60年代的平渠风潮(因为引黄水使大面积土地碱化,使农民恨极,几乎把所有的引黄渠全部平掉了),还是大规模的基建工程,这里的人民都舍不得触动运河古河道,他们盼望着,有一天古运河上将重现水波荡漾、百舸争流的景象。在笔者沿河实地考察时,经常有人上来询问,是不是运河要通航了?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溢于言表,令人感动。

2、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是一项我们必须做好的中华民族形象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力量的体现、文明的象征。京杭运河的全线复航,不仅表明中华民族子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气质,同时向世人宣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能力。从这个层面上讲,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工程,其意义绝非只是复航,绝非单纯的经济效益所能度量,且不说效益多多,就是没有一点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是必须做的大事。因为,它不是别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工程。

3、新旧动能转换呼唤京杭运河全线通航

高速公路发展已经基本就位;现在交通发展的新动能是轨道交通(含高铁、普铁、地铁、轻轨)、水运和农村公路。

其实,联合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推荐水运,认为水运是生态环保最好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运,运价低、能耗少、运能大,且不占土地。以我省济宁南段运河为例,差不多“静悄悄”地在绿荫碧水间就将3000万吨煤炭等物资拖过长江,运到了江、淅、沪一带,试想这3000万吨物资要用高速公路或铁路来运,那需要多大的动静,要消耗国家多少土地、人力、物资、能源。

同时,水运还有防灾、备战的特殊功能。2008年年初遭遇的雪冻灾害和20085121428分的汶川地震凸显了水运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独特作用。水运,又是砸不烂的交通线,因此交通发展也到了发展水运的时候了。

4、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逐步使认识统一

真理有时候会在少数人手里,但真理终究会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记得2001年在省发改委召开的一次关于京杭运河济宁以北段南水北调是否结合航运的讨论会上,当时的水利部门负责人面对我们应该结合航运的意见,几乎完全是不屑一顾的姿态,而今天我们双方已经可以坐在一起真诚面对并讨论了。2007年山东省政协九届五次大会上,以省政协副主席朱铭为首的118位政协委员《开通大运河,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被列为本届政协大会的1号提案。

总之,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逐步使认识统一,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主张和呼声已经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同。

5、黄河以南段基本已经全线通航

目前济宁到杭州大约1000公里的通航河段沟通了南北,跨越了三省,联通淮河、长江和长江三角洲的高等级航道网,担负着煤炭、矿建、材料、原油、粮食等大宗物资的运输任务,已经成了我国南北向运输的大动脉。其中,京杭运河山东段济宁以南主航道全部达到三级通航标准,正在运营的台儿庄、万年闸、微山船闸全部达到二级通航标准。

6、运河穿黄的技术和工艺条件已经具备

京杭运河的船和船队从黄河的上空过河确实有困难,但从地下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技术问题,无非就是挖隧道。

黄河底下挖隧道,可以采取盾构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敞口开挖,然后建设高质量的钢筋水泥隧道的方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直径10米的双洞跨河调水隧道,已经用盾构法施工打通了。济南双层(公交、地铁)黄河隧道即将建成。我曾经请教过黄河水文地质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说在黄河底下建设隧道没有不能克服的问题。

7、国家具备运河全线通航的财力

现在,国际上已经把我国看成一个经济强国了。比运河穿黄河更大的工程已经一个又一个地建成。所以,现在国家已经具备让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