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精准理解习主席批示 才能使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可持续发展

2020-07-13    浏览次数:460    返回列表

京杭大运河,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记录着中国历史二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它联通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开辟了古代中国城市兴盛、文化交融、社会转型的历史道路,生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创造精神,昭示了“水运与文运、国运相通,水脉与文脉、国脉相连”的意义。作为人类文明瑰宝,大运河的价值无与伦比。

“京杭大运河文化”(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囊括了中国若干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国家因素,又创造出大运河流域多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非国家因素。大运河文化,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续以当代公元两千之初,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四种社会形态。是以黄河流域文化为核心,与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同融合出的独特的江河文化,并紧密与中原文化相承。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漕运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运河生产力促进运河文化繁荣的范例。它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与各个时代的中华各民族保持共有的概念和价值观,与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都密切相关。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是大运河开通,使东南沿海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使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繁荣,成为对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区;使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遣使团、商队来中国;使各沿海港口泊岸和沿运河达京师的各地能够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使很多人直接迁居运河区,成为内迁各民族、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留学生、各方人士集中地;使国外文化传播到中国,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使得新中国成立,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使得改革开放以来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输、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都获得了综合效益。

总之,中国大运河,不仅是南北的交通线,也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动脉。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它持续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给沿线的省市地区带来实惠,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正是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传来了习主席先后两次关于京杭运河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批示。如果说20172月底关于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一批示是一股春风,那么在20176月初关于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则是一团热火,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由此魅力再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扬帆起航

时至今日,山东建设京杭运河文化带的工作,可谓红红火火,一波一波的热浪扑面而来。但是,我冷静下来思而索之,总觉得有问题。我一次又一次地打开习主席的批示,学习、思考,并和后续各位领导的重要批示比对,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从而得出了“精准理解习主席批示才能使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结论。今天我把我的这个思虑写出来,供大家批判和参考,但愿这个思考和结论能够对山东和有关各地京杭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带来脾益。

一、习主席和各位领导的批示原文

1、习主席批示

习主席201764日在中办调研室《调研要报》第48期“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若干思考”一文上的批示:

请高丽、延东、奇葆同志阅研。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张高丽批示

张高丽同志65日批示:

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习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中办调研报告中的意见建议,搞好总体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再现“千年运河”内涵,成为中华文明名片。

3、刘延东批示

刘延东同志65日批示:

请文化部、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高丽同志要求,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带的重大意义,抓紧研究所提构想和工作举措,健全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千年运河”文物与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珍贵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弘扬,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出应有贡献。

4、刘奇葆批示

刘奇葆同志66日批示:

请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和高丽同志要求。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批示,指出了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保护规划和建设方案,以对历史和子孙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大运河、建设好文化带。

 

二、对习主席批示的释义

1、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

这是习主席站在历史的高位,对几千年沧桑的大运河的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流动文化”的内涵,绝非一般的“文化”以及由文化派生的“文化遗产”、“文化瑰宝”、“文化带”等所能囊括。据我到目前所了解,这个论断前所未有,是习主席的又一个“创新”。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就必有新意。因此,建设京杭运河文化带,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精准理解习主席的重要批示。但是,我感到遗憾的是至今我没有看到对这关键点深刻理解和诠释的文章。正是这个“不足”,导致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听到的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规划、论文,都没能从存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个层面上来做文章,甚至在工作部门的划分上,重点放在了文化、文物上,而把产生“流动的文化”的“存在”、“经济基础”、“生产力”置于不重要的位置。这样下去,势必把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引向歧路。

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厘清什么是“流动的文化”。

2、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

以“流动的文化”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还真搜索到一篇题由高志英写的“流动的文化和文化的流动——唐代以来傈僳族 [ lì sù zú ]的迁徙及其文化变迁研究”的论文。论文主要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傈僳族的迁徙历史对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即高山深谷间的长期迁徙,使傈僳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不断流动着的文化。傈僳族的生存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甘青高原沿“藏彝走廊”到川、藏、滇交界地带,又从金沙江河谷迁移到澜沧江,进而到怒江流域,直至东南亚一带。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游耕经济生活所导致的迁徙使傈僳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其民族文化就一直在流动中断层、积累、沉淀和延续,又在流动中包容、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使自身文化发生嬗变。。

这里讲的是傈僳族的文化,是流动的文化。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由此,联想到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发展,离不开“漕运”,“漕运”是由人、船、物及其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等因素组成,也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运河文化。而人、船、物都是流动的,他们又都是文化的载体,他们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因此,习主席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科学、正确,并且是高度精准的概括。

3、抓住了“流动的文化”才是抓住了习主席批示的精要

上面的分析,已经厘清了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的内涵,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就会比较全面了。

从哲学本源上讲,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范畴。因此,他一定是萌生于“存在”(存在决定意识),附生于经济基础(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一定会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并且和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一种适应、不适应、再适应、……的螺旋形发展关系中。而流动的文化,则一定是寄生于流动的经济基础、流动的生产力发展中积淀和形成的文化。就京杭运河来说,就是寄生于漕运积淀和形成的文化。

认清楚了这个道理,则不难理解,离开了水运,不复航,去建设“大运河文化”,就如同建一个“运河博物馆”,充其量也只能是供人参观、忆旧,发思古之幽情而已。这样做,也许可以保护好,何来“传承好、利用好”?!就如皮之不存,毛能生乎?!旧的毛皮保护得好,可以御寒,但还能长出新的毛皮吗?!。所以说,离开复航、通航、发展水运而大谈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没有精准理解习主席先后两次重要批示的深邃内涵,因此也就最多只能保护好,根本做不到传承好、利用好。反过来讲,要想把京杭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不仅要保护好京杭运河沿线的历史遗存,还必须要从发展沿运区域的经济基础、生产力上去做文章。让京杭大运河沿线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继续在“流动”中发展(即复航、通航),才能实现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个“流动的文化”,这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4、京杭运河生产力已经流动起来并且可以实现全线流动

问题讨论到这里,一定会有人提问:京杭运河复航、通航,即,让京杭运河生产力流动起来,可能吗?

我的回答:

第一,京杭运河生产力早就已经流动起来。现在,济宁以南,京杭运河的水上运输发展形势喜人,山东、江苏和浙江北部的京杭运河,基本上已经建成了经济带、文化带、风景带、旅游带。而且,通过杭甬运河和钱塘江正在往南、往西延伸。运河上一座座船闸如珍珠闪烁,江面上百舸争流,河两边树木成荫、花草相映,沿线百姓因运河而生存、富有。大家不信,可以去实地考察;

第二,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曾经有过的多篇文章论述。所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如若不信,可以上网到网站或者我QQ的空间中查阅。为了保持本文的完整性,我还是把这么多年的研究结论,提提纲挈领地说一下:

1)通航的航道没问题;

2)通航的水源没问题;

3)通航的交通量没问题;

4)京杭运河穿黄没问题,也就是说京杭运河全线复航没问题;

5)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以大幅度改善华北生态环境;

6)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以极大地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战略,还可有力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

7)京杭运河全线通航,不仅可以把黄河、淮河、长江联通,而且可以和浙江的钱塘江、江西的赣江、广东的北江和珠江联通。

5、各位领导批示和习主席批示的差别

通过对各位领导批示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三位领导的批示,不知道怎么回事,都把“流动的文化”这最最重要、最最关键的五个字给删掉了。

分析其原因,我估计出在习主席批示的这个报告上。因为这个报告的名字就叫“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若干思考”。后面的诸位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落实这个报告上,而没有去思考,为何针对这个“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上,习主席会别出心裁、创新性地提出大运河这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这个定义和概念上。作为一个从事交通工作近50年的专业研究人员,我觉得我不应该唯上不唯实,而是应该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批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京杭运河的实践,求真务实,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希望通过我这一错误能够提醒领导和有关部门拓宽思路,使我们的规划、政策更加全面和完善,使我们的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仅能够建起来,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匆匆完稿于2018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