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抓紧实施运河穿黄工程,完成“山东担当”使命

2020-07-12    浏览次数:410    返回列表

 

光阴荏苒,送走了2019,迎来了2020。在这新一年开始的时候,作为山东京杭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主打杂志,应该说点什么,喊点什么呢?

我,作为一个在山东交通战线上奋斗了50年的老兵,一个曾经三次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沿着京杭运河跋涉考察的水运工作者,确实已经把自己和京杭运河在血液上连在一起了。我无法忘怀运河边上群众那对国家和政府开发京杭运河的期盼、对振兴运河航运的憧憬的眼光,不能忘记那因长期食用高氟水而形成的满嘴黑牙。而山东京杭运河续建工程先驱者何为刚等人为实现振兴运河航运风餐露宿、奔波于京鲁之间的情景,战斗在京杭运河航运开发第一线的郭明生、崔明庆、扬维舟、刘春俊、石 刚、辛彦青等我记得名字和不记得名字同志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尤其是想起那些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和已经去世同志,常使我忆之而潸然泪下。正是他们,激励着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支撑我无视压制打击、不顾个人荣辱直面谏言,活到现在、奋斗到今天。而今,当21世纪20年代最后一年到来之际,我愿再一次振臂呼吁,作为中国经济、人口和资源大省的山东,应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明晰民族、国家对山东的殷切期盼,完成我们山东的担当。

 

何谓“担当” ?

“担当”,就是承担,就是用你的能力和精力去担负起一件重要的任务。这件重要的任务一般来讲一定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一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谓“非常重要”,就是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一个省的发展来说,就是影响到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事。

第二,一定是只有“你”山东才有条件承担的事。就是说,这件事,别的省即使想主动承担,也没有可能,因为它不具备承担这件事的条件。

这样的事,在山东当然不止一件,而对本刊来说,需要大声疾呼的这样的事,就是:“京杭运河穿黄工程”!因为,他完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首先,京杭运河全线通航这是几十年前就定下的国家战略。对于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走向、布局、航道等级等,国家早有规划,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尤其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战略”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华北生态急需改善的需求,“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且,京杭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果不迅速实现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就使文化带的建设无经济基础可依,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断然不可持续,充其量也只能是博物馆和旅游景点,无法完全传承运河流动文化的的精髓。由此可见,“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确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山东和全国发展大局的大事。

其次,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在“京杭运河穿黄工程”。而该工程的位置在山东。同时,运河的最高点、最高区域也在山东。因此,京杭运河只要在山东和只有在山东解决了运河穿黄这个问题,“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才能实现。反之,如果山东不担当、不完成这个工作,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就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山东应该、必须抓紧实施京杭运河穿黄工程,完成“山东担当”使命。

如何完成?

(1)是必须用习近平主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统领“京杭运河穿黄”工程。习近平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因此,创新,是山东胜利完成京杭运河穿黄工程,实现全线通航的唯一途径。创新,是一种突破,必然会带来系统的不平衡。因此,必须紧跟上协调工作。协调,是集思广益、凝聚合力,统一穿黄方案的唯一手段;绿色,是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是贯穿运河穿黄工程的基本遵循; 开放,只有开放才能吸取资金、人才、技术,所以是解决穿黄工程经济和技术问题的唯一途径;共享,这无疑是京杭运河穿黄工程的最终目标!

(2)是要统一思想。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才能真正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由于所有关心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和京杭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志士仁人,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对京杭运河的发展和未来怀有深厚的感情,都是具有一定素质的革命同志。因此,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大家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认真分析不同意见的合理部分,仔细比对自己意见的差别和各种不同的方案,寻找共同点、结合点,求同存异,相信经过充分争鸣、讨论,一定能够统一京杭运河穿黄的实施方案,创造出利国利民、举世无双的奇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