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科技创新”之我见

2006-03-21    浏览次数:3941    返回列表

“科技创新”之我见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省政协常委 许云飞

 

江泽民同志20021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一个个屡屡出现的“新”字,发人深醒,催人奋进。

胡锦涛总书记200412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韩国仅用了30年就将人均GDP1000美元拉升至1.2l万美元;印度连续数年软件业持续以50%的速度增长。邻国飞速发展的秘诀何在?近日举行的“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说,论先天条件,中国比不上中东地区的石油富饶国家,“靠山吃山”的资源型道路显然不合适;拉美等国的发展历程证明,走依附型道路只能换取短暂的繁荣,之后所要面对的则是长时间的衰退,看来此路也不通;所以,学习美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必然选择。总之,创新决定着中国命运。

为了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中央领导不仅一再强调,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带来了我国的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也正是这种进步及其产生的乘数效应、连锁效应带来了我国这些年令世界震惊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成就。但是,这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想比、与中央几代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想比,差距却仍然非常大。我,作为一个多年来在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老科技工作者,今天将通过切身体会,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科技创新的环境还很不友好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的人不吃香

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大凡搞科技创新的人,往往不可能、也不善于去搞关系;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员认真、执着,这又与现今社会上的风气格格不入。所以,创新的人往往不吃香。比如我,就是因为一心忙于工作,埋头于科技创新,所以,喝酒不知如何入座、如何敬酒、陪酒,说话不知如何拐弯抹角、讨人喜欢,这么多年了也不清楚自个的工资是多少、奖金应该怎么算。提起我,善意者说我“傻”,有成见者说我“傲”,于是乎,评论是:此人可以利用,不能重用。呜呼!哀者。

2、创新的成果评不上奖

按理讲,有创新的科技成果应该有较多的获奖机会,这些年来,科技创新深埋于我的心中,搞任柯课题研究,我总是不搞则已,要搞一定要有新发现。所以,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的定量划分,渐变螺距桨的新型设计,大直径海上钢板渐变螺距桨的设计建造,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适应性的定量研究,交通发展指数的构建,山东交通区位的认定和在山东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交通现代化评判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等,每一项成果都具有创新性,大多数在国内是填补空白,在国际是处于先进水平的。但是,评奖却很难。是鉴定结论不够高吗?不是的,我的鉴定或评审结论都是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够或材料写得不好吗?也不是的,我的申报材料相当丰富,用户证明也级别很高,还附有丰富的论文、媒体报道、评论等,我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也是公认的,成果的创新点也是不可否认的。但就是不容易评上奖,即使评上奖,奖级也不高。如《山东的交通区位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课题,不仅画出了从商代以来到现代的山东交通区位线图,画出了在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下的山东交通区位图,还画出了全省17市地的交通区位线图,提出了有前瞻性、创新性的16个山东交通发展新命题,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得到了交通部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山东德高望重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多家媒体对此作过报道,该研究对江苏、广东都产生了影响。据此,我报了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个三等奖,从而失去了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资格,严重地影响了该成果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又如《交通经济发展指数的研究》,解决了用一个数来表征交通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交通行业没有GDP的尴尬局面。对这样一个事关全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我报了个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果是一抹到底,什么奖也没有。有人当面给我点明,“你架子也太大了,那有像你这样既不请客、又不送礼,连句好话也不说的!”环顾四周,还真是如地,某单位为了获奖,派人四处打探,派攻关人员去攻关,拉关系,走后门,请吃喝,送财物,花钱达几百万之巨。当然结果也很满意,不仅奖金丰厚,而且获奖者据此都评上了研究员。

3、创新的工作难又难

科技工作,创新和不创新,一字之差,工作的难度却有天壤之别。创新,意味着要披荆斩棘,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孕育着危险,也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致是灭顶之灾。所以,创新的工作本来就是很难的。然而,更难的是人们的不理解,是领导的不支持。记得1994年,东营市交通局找我,希望我对航行于东营----旅顺的滚装船《鲁东渡8》进行螺旋桨修边,以求大幅度地降低油耗。由于该船是一条22年船龄的老龄船,船机桨已经完全失配,而且船船舶资料不全,尤其是计算书类资料一份也没有。对这样的一条船,就是设计一只新的桨,也很难旧貌换新颜了。现在想仅仅通过螺旋桨修边来大幅度地提高其整体性能,并且提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桨叶一旦切割就再也无法复原)。所以,难度极大。但是,东(营)-旅(顺)滚装运输开通是让东营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东营的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现在东营就这么一条船,东营船务公司本身船舶营运效益不佳,不可能停航太长的时间,也不可能拿出很大的资金来换新桨,只能采取修边的办法。矛盾把我逼到了风口浪尖上,我只能在鸡蛋里挑肉骨头,向“禁区”发动冲击。此时此际,我多么需要领导的支持,亲人的理解,朋友的帮助,……。然而,知情的亲朋好友闻讯都来劝我不要干,单位的领导虽慑于东营市领导的面,不敢不让我做,但却来了个釜底抽薪,提出如果出事,一切责任由我自己承担,与单位无关。我不得不殚尽竭虑,孤军奋战三个月。虽然后来修边大获成功,轮船公司效益十分显著,但我却心力交瘁,病倒在床上。东营市交通局尝到甜头,又提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滚装船搞技改,实行2台主机运行达到4台主机运行的效果,大幅度降低油耗。苦于资金紧缺,我仅用2万元资金设计和制作了两只钢板焊接螺旋桨。对于直径2.4米的4叶海上螺旋桨,国内外还从没见过用32块钢板焊接制作的先例,既没有制造规范,也没有检验规范,基于对我的信任,船检部门同意试验。我制作成功了,使用效果也很不错,使用部门一看效果很好,竟然就直接投入营运。那些日子里,我度日如年,只要一听说渤海湾有大风,我就夜不能寐。我明白,一旦有一只桨叶折断,另一只桨叶因为陡然负荷剧增,必将连锁折断,导致滚装船失去动力,一场船沉人亡车坏的特大事故就会发生,我将受到严厉惩罚。科技创新,有时面对的不仅仅是科技上的创新,而且不得不对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提出挑战。这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真是难哪!在那些日子里,我写过一篇没有发表的散文,题目叫做《浪花泪花》。从这个题目里大家就可以感觉到我心情的沉重。有兴趣者,可以到我的网站里阅览(www.xyfd.com)。

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才能创新

上面我用亲身的经历,说明就科技创新来说,我们的环境还不友好。但是,我说这些,并不是说因为环境还不友好,我们科技人员就消极了、停滞了、躺下不干了。不是的,我只是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能够通过它们的运作,有效地改变这种环境,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搭建一个友好的平台,使有志于为国献身的科技人员能够发挥更大的的效率创新,创造出更多“当惊世界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来。下面我还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科技人员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才能实行科技的创新。

1、无私。科技创新是模着石头过河,是走前人没有过的路。不仅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时间,还常常会走弯路、犯错误。因此,吃力不讨好,受误解、受委屈是常有的事。往往是连续的加班加点,导致病倒或顾不上家人孩子,于是,自己心神受损,还落得家人埋冤、朋友误解,领导批评。所以,科技人员要实行科技创新,必须有无私的品格、奉献的精神。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下班迟了几个小时回家,一到家就好像犯了错误似的,本来就很疲乏的身体,还得承受家人职责。我争辩说,工作需要,家人就会说:你这样积极,怎么评不上先进呢?一句话堵的你哑口无言。遇到这种时候,我总是想想那些牺牲了的烈士,特别是那些无名的和直到死也被冤枉的烈士们,我觉得,比比他们,我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心态就平和了,我能面对一切。

2、无畏。创新者,会成功,也会有失败。科技创新者,有时不仅要对科技理论、方法进行创新,还要对原有的体制、机制提出挑战。因此,创新是有风险的。我曾经遇到过不少科技人员,有很好的想法,有很有价值的创新思路,但是,他害怕坐牢、害怕离婚、害怕丢官,害怕丢掉工作、扣掉奖金,……,总之是害怕,于是就不敢去实践了、不敢去研究了,放弃了本来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创造财富和文明的机遇。实在是很可惜的。所以,无畏是科技工作者能够创新的又一种必须具备的品格。

3、韧性。创新是需要坚韧不拔地努力和奋斗的,科技创新也是如此。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充满着艰难险阻,往往是这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你的面前;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还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前功尽弃,这个时候人颓疝到极顶,真想以头撞地,躺倒不干了。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话一点不假。记得我在《山东省沿海港口经济腹地的合理分配和统筹布局的研究》课题中,多少次,一个人以泪洗面;而在课题《滚装船减机航行实验研究》中,在江苏淮阴由于遇到了重大挫折和委屈,我曾跑到运河边失声痛哭。但是,我抹干眼泪,挺直腰杆,迎着困难,继续奋斗。我经常对自己说,坚持就有希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机会的时候,因为,正是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才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水平一步步攀升。创新本来就是克服困难的结晶。我有一个同事,他搞一个远红外方面的设备,买了不少元器件,也搞了不少工作,可以说已经做了90%的工作,但是,最后没有搞完就提到领导岗位了。结果,这堆东西变成废品不说,他尽管成了领导,但群众一讲到他,就说:这个人干不成事,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威信和工作。无独有偶,1984年我也搞类似的一个远红烘干炉,而且临近春节时省交通科研所下了调令,我就吸取这个教训,坚决要求等我把这个研究完成后再去报到。当时很多人笑我图的什么,还不走,在这里下苦力。我不理会这些,而是更加努力地进行研究,认真地调试,就是春节也不休息,终与在19854月完成这项研究成果,4月底到新单位报到。后来这项创新性的成果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且成为山东诸耐磨铸件厂的主要产品,该厂也因此改名为山东诸城铸造机械厂。由此可见,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具备韧性。

总而言之:⑴ 国家、人民、事业需要科技创新。创新,决定着中国的命运;⑵ 希望党和各级政府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较好的创新平台;⑶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无私无畏,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要坚忍不拔,依靠 “不到黄河心不死”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性去实行科技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