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研究

2006-03-20    浏览次数:5210    返回列表

 

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研究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许云飞   郝晓慧  交通部长沙交通学院        马川生

山东省交通厅计划基建处     伊大迈    王伟

【摘要】在描述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怎样才叫适应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新开发的评价山东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是否是适应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98年的计算为实例示范了实际操作的全过程,最后对山东95~98年的公路建设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建设  公路与社会经济  适应性评价  指标体系

1.   总论

公路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什么是“适应”?什么是“不适应”?这是长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明确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明确解决,我们公路建设的计划和长远规划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1.1.  “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内涵

我们认为,“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6点:

1、与交通区位相适应。交通区位实质上是一种“交通资源”,就好像建设一个矿区,其位置、规模、性质必须和矿源的情况相适应一样,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符合该区域交通区位线的等级及其分布。

2、与资源相适应。这就是说,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符合该区域的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分布状况,必须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分布,城镇、农副业产业基地和大型厂矿的布局,经济带的趋向相适应。

3、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公路建设必须符合该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战略,同时要做到能引导生产力在地域上合理的展开和分布。

4、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相适应。公路建设资金使用要合理,要保证能有效地支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5、与公路的功能特性相适应。臂如说,胜利油田需要外运的大量原油,以管道运输比较适宜,对于主要使用省内资源的油田建材,则宜用公路运输为主。

6、与综合运输相适应。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与该区域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很好地配合和衔接。机场,港口、码头,铁路站场等都是公路及其网络必须接通的地方,否则就是不适应。

由此可见,公路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的问题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绝不仅仅是使拥挤的道路不拥挤而已。它能是生产力的布局趋向合理,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得协调,使5中运输方式构成一个整体,某些时候,它还是决策者为突破平衡取得经济新发展的工具产业,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先导和带动作用,相互适应的机制,从而科学地规划好路网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安排好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发展速度,能动地去控制它、调整它。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明确“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内涵的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公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应如何实时协调这一点上。我们意图建立一套实实在在的、便于实际操作的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的评判指标体系。使用者只要把一个地区的有关现状数值输入该体系,它就会输出一个具体的量值来,该量值能表征该地区的公路建设现状是否适应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

围绕着这一系统工程,我们展开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特性分解,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2、用多种方法确定计算各评价指标标准值的数学模型。

3、依据本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综合评判方法和测度。

4、对19951998年的山东的公路建设进行实际的评价。

1.3.

   

   

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特性分解

 立评     

 

确定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标准值

输入被评判对象各指标的实际值(预测值)测)值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

思路见图1所示:

 


 

图⒈ 课题研究思路图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套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其中科学性包括:① 最少冗余性,即具备独立的指标个数最小;② 完备性,即所有的特性都有独立的指标来描述;③ 信息资源利用最优性,即进行适应性评价所需的资料不仅易于获得而且具有权威。实用性则可直观地理解为只要输入相应的现状值就可得到明确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

2.1. 各指标及其定义

未了建立符合上述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在深入研究和综合各种理论真知灼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所述的评价指标体系,它们是:

1 ZB1: 投资额。

公路建设是投资密集型基础工程,公路建设必须有资金的保障,因此,投资额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对公路建设最显明而又最直接的约束力。交通投资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所以,我们把投资额的是否适应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一个指标。

 2ZB2: 车流量平衡度PINGHD

这是衡量公路网通行能力是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测度指标,它通过某地域各种等级公路所提供的年通行能力总和与实际的车流量的比值来表征。其定义式为:PINGHD=公路的年通行能力/实际的车流量

3ZB3: 公路网分布满足度β

Y=α·X0

 

2

Y

X0

D

θ

这是一个衡量公路网布局是否合理的指标。由于是考虑布局,我们引入了“向量”的概念。公路网分布满足度指公路网中实际公路的分布向量满足标准公路分布向量的程度,他是公路网各种等级公路的布局是否适应该地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测度。依照图2和向量法则可得{

式中:Y  ——实际公路的分布向量。

      X0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分布的公路向量。

      Y′和D ——Y分布向量的两个分向量。

这样就有“满足度”的定义式:


该式的意义是满意向量α·X0Y向量两个向量长度的比值,其几何意义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即向量Y和向量X0夹角的余弦。由此可见Y越靠近X0越好,如夹角θ= 0就表示满足度等于1

4ZB4 ZB5 ZB6: 公路网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指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二级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里程。

2.2. 指标体系与特性的对应关系

指标体系与特性的这种对应关系见图3所示

ZB3等级公路分布满足度

 

ZB2 车流量平衡度

ZB1 投资额度

 布局

 功能

 

ZB4 公路网总理程

ZB5 高速公路总里程

ZB6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模模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