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

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开发战略

2006-03-20    浏览次数:5226    返回列表

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开发战略

《京杭运河开发的战略研究》课题组

执笔:山东省九届政协委员、省交通科学研所研究员 许云飞

 

摘要:通过对京杭运河航运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交通区位、情景分析,把京杭运河的开发和全世界、全国、全省所处的独特的地理区位,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演变的情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在分析了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最后直面结合南水北调发展京杭运河航运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针锋相对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京杭运河  山东航运  战略研究

1       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的历史回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因军事之需,逐步形成了以太湖为中心,东通大海,南连钱塘,北达长江的运河网。东汉以后,曹操又沟通了黄河与海河。隋杨帝即位后的公元605年,倾国之力,大规模修造运河,形成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把中原、江淮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庞大的运河系统。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实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结合,进一步将运河调直并修至北京,于公元1292年建成了北京至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六省市,全长174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原在兰考西铜瓦厢地区南下,经江淮地区入海的黄河,北徙改道夺大清河入海,致使京杭运河在山东境内被分成黄河以南以北两段。

京杭运河山东黄河以南段和苏、浙、沪的航运时断时通,一直不旺。1958年,交通部投资实施大规模改线工程,但工程中途下马,苏鲁两省断航。1972年,伊运河工程使用,京杭运河山东黄河以南段与江苏又得以复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京杭运河山东黄河以南段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以从未有过的“三级航道”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建的台儿庄、万年、韩庄三个船闸和与其配套的水利节制设施更是气势恢宏。郭庄港、泗河口港、付村港、留庄港、滕州港、古邵港、鸿运港等港口已初具规模。济宁、枣庄两市的内河航运,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每天,上千艘机动船满载着煤炭、水泥、石膏以及蔬菜、水果等工农业产品,从这里南下,源源不断地奔向苏、沪、浙广阔的市场。

山东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流经聊城、德州两个地级市,由聊城的张秋镇至临清的小东运河和临清至德州段的漳卫运河组成。小东运河在1959年~1960年治理京杭运河期间改道西移,称位临运河,现大部分已成为位山灌区的干渠,水资源可以但航道较窄。卫运河因有长流水源,故初期仍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主要通航河道。但1962年、特别是1965年后,由于岳城水库建成,卫运河严重枯水,终于在1980年停航。至此,京杭运河山东黄河以北段全部断航。

历史的风尘清晰地告示世人:⑴京杭大运河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经济大发展、政治大统一的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一方面,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需求,造就了京杭大运河;另一方面,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发展,造就了沿河的经济带、城市带和文化带。⑵水不仅可以载舟,它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为保持航运而在沿运河两岸修建的众多的调节"水柜",形成了大面积的水面、湿地,优化着华北及京、津地带的生态环境。⑶处理好京杭运河和黄河的关系,是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的关键问题。山东省水利和水工科技人员的长期实践和模索,已经找到了“避黄保运”和“黄运分立”两项处理京杭运河和黄河发展相互间关系的正确方针,而黄运综合治理,避害趋利,则是极富想象力的创新之举。

2         京杭运河山东段发展航运的背景分析

1、京杭运河的交通区位

从全球的视野看,京杭运河与国际南北纵向交通区位线(图们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中----华南----东南亚----澳洲)的北段基本重合,与横向的东西交通区位线(东北亚----中国大陆----中亚-----东欧-----西欧)在山东境内交叉。从全国的视野看,京杭运河既位于我国的南北纵向交通区位线(漠河----霍林郭勒----赤锋----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台湾新竹----台湾恒春)上,又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射线区位线(北京----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台湾新竹----台湾恒春)上,同时又和国家西煤东运交通区位线中的神(木)黄(骅)、(石家庄)德(州)、邯(郸)济(南)、侯(马)日(照)和陇海铁路线垂直交叉,交通区位等级至高,地理位置优越。

2、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

根据省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构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按照这一战略目标,按照党中央的全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执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依据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所处区位和资源情况、国内国外形势要求和山东近一亿人民群众的意志,依据研究山东现代化进程的有关研究成果,山东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应该是:2015年前后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再经过20~25年的努力,达到2050年时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率先全国10~15年实现代化,为完成总设计师邓小平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发出的伟大号召、为全中国现代化的胜利实现作出贡献。

3、山东省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

为了发挥交通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先导作用,为了与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中国交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山东交通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大致可这样安排:

1、到2010年,完成山东2015年全面实现小康对交通需求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交通部第一阶段要求的任务,完成交通部第二阶段要求的任务达到50%以上。山东交通初步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达到了2010年时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交通水平。

2、到2035年,完成山东2040年实现现代化对交通需求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和超额完成交通部第二、第三阶段要求的任务,山东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2050年时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超过了2035时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交通水平。

4、国家和山东对京杭运河航运发展的定位及规划

我国把京杭运河的开发建设列为“三主一支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三主一支持”是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其中的水运主通道建设总体布局规划是设置“两纵三横”5条水运主通道。具体包括沿海南北通道、京杭运河淮河通道、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通道、西江及其主要支流通道和黑龙江松花江通道。

2002228日,交通部办公厅发文《关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意见的函》中说到“京杭运河航运发展规划目标是结合东线调水工程逐步恢复和实现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其中济宁至黄河段为二级航道,黄河至天津段为三级航道。”这是国家对京杭运河发展目标的最新诠释。

全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山东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指出:“根据京杭运河全线规划,山东段的发展目标是:黄河以南发展成通航2000吨级船队的二级航道标准,与苏北运河保持一致;黄河以北将开通1000吨级驳船队的三级航道。”

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是将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再延伸240多公里,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使得京杭运河两端都可出海(北端在天津出海)。这一举措将使京杭运河的开发和发展产生飞跃,同时带动沿线航运企业的兴旺,促进内河水运向船舶大吨位、运输长距离和集装箱化方向发展。

3         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需求

11994年,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应港航局的要求,进行了《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港口合理布局研究》(简称《运河港口布局研究》),报告对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进行了预测。预测以适航货源的组成及发展趋势为主线,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获得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

1:《运河港口布局研究》对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适航量的预测结果

 

2000

2010

合计(万吨)

1281

3851

煤炭(万吨)

781

2931

其它(万吨)

500

921

21996年,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在编制《山东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的规划》(简称《港口布局规划》)时,“根据腹地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需求等情况,针对内河水运的特点,采用分货类产、运、销平衡的预测方法,汇总后得到200020102020年京杭运河(山东段)货运量分别为1830万吨、2570万吨和3330万吨。”详见表2.

2:《港口布局规划》对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适航量的预测结果

 

2000

2010

2020

合计(万吨)

1830

2570

3330

        煤炭(万吨)

1220

1730

2240

        其他(万吨)

610

840

1090

3、上面两个研究成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计算的结果,尤其是表2所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专文批复(鲁政字[1997]210号)的文件,所以具有权威性。而且仅依据这78年的发展实践,结合定性分析可综合和修正为:2010年:3000万吨;2020年:4000万吨;前提是京杭运河全线通航。

4         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战略

4.1                           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

依据上述分析,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为:使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贯通。黄河以南段发展成通航2000吨级船队的二级航道标准,与苏北运河一致,并可直航江、浙,通过宁波港出海;黄河以北段发展成通航1000吨级驳船队的三级航道,与将来复航后的河北、天津、北京相通,并可从天津出海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实施以下四个发展战略

1、与南水北调结合战略

航运是借水行舟,没有水,航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航运不发展,京杭运河的一切效能都几乎不复存在。因此,京杭运河的生长发展链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原动力,航运;载体,水。也正因为这样,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之契机重振京杭运河航运雄风,进而重塑我国的运河经济带,建设中华民族的形象工程,是符合逻辑的发展进程。

2、与资源开发结合战略

首先是水资源。凡是水资源满足的航道都应尽可能发展航运,凡是水资源无法满足或暂时无法满足的航道就不发展航运或暂时不发展航运。这里第一是要注意河道建设、维护和航道建设、维护的结合。由于服务目的的差异,河道和航道在建设和维护的标准、工艺、要求上都存在差异,所需资金的来源也不一样,所以两者若不注意结合,就很容易造成浪费,并且产生隔阂和分歧。本次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上,交通部认为“宜采用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的规划方案,”而水利部门确定的是小运河、临湖渠河。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主持下通过反复论证和协商解决。第二是要注意防止水污染。必须认识到与历史上水载体的区别,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航运污染水源。第三是要注意节约用水,尤其是对山东和江苏交界处的船闸,应该建立循环用水的设备,把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引起的水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次是矿产资源。京杭运河山东段沿河两侧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必须实施与矿产资源相结合的战略。在水资源满足的前提下,运河航运的发展规划应该和山东省矿产资源、尤其是沿河两侧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相协调。第三是旅游资源。运河具有旅游区位,利用运河资源开发旅游,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如美国西部与墨西哥接壤的圣·安东尼市、日本的大阪市,都因开发运和成了最受游人欢迎的地带,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历史为京杭运河山东段留下许多题咏刻石、名胜古迹,苏禄国王的异国陵寝、山陕会馆、“金瓶梅”、“景阳冈”、“水泊梁山”、“太白楼”、“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等。现在聊城的“江北水城”开发项目首次被列为省重点旅游项目,并已搞得像模像样,枣庄的古运河项目也已启动,其中台儿庄的沿运旅游已经颇有名气,济宁的“西联水浒文化,南联南四湖民俗文化,把运河旅游与山东圣人旅游、水浒旅游、民俗旅游连接起来”的运河旅游发展思路已经开始付诸行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做好结合工作。和旅游部门通气,共同规划,尽可能通过水运来布局旅游线路。第四是其它资源。包括沿河的农副业资源、水产资源、工业资源,文化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等所有可以通过航运进行交流和促进的资源。譬如鱼台的大米,微山湖的鱼虾、莲籽,济宁的手工业产品,聊城的《金瓶梅》文化,德州的小枣等。必须强调的是,这个“其他资源”中还包括交通资源。也就是说,京杭运河山东段航运发展还要和山东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管道运输网相结合。做到“宜陆则陆,宜空则空,宜管道则管道,宜水则水”。而且要和其他河系及京杭运河各支流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如和引黄结合,在黄河大水或汛期蓄黄河水济运;和小清河结合,通过小清河增加出海口;与白马河、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马颊河等河流的开发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水网,通过水网航运触发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3、现代化发展战略

首先是能力现代化在增加航道总里程的同时,着力提高内河航道等级和网化度。要使航标设施、船闸操作、港口布局和装卸、仓储、加工完全适应现代化航运的需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港口系数(港口吞吐能力/港口吞吐量)达到1.15。运输船舶(队)向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其次是营运现代化。更新观念、打破地区和行业的界限,与国际接轨,做好现代物流运输的大文章。一方面支持大型企业,如兖州煤矿集团领头,扩展其企业物流,整合地方和航运企业的第三方物流资源,实施现代物流;另一方面鼓励原有的运输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业。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京杭运河(济宁—台儿庄)一期工程的有利航道条件,开拓内河集装箱运输。要综合规划,系统运作,设置专业化的运输装备,专业化的装卸设施,实施专业化的管理。要鼓励航运企业的优势企业收购、兼并劣势企业,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源重组,形成主业集中、结构合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港航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第三是管理现代化一是建成具有一定规模、适应航运需要、采集和处理功能较为健全的京杭运河水运信息管理网络;二是形成统一标准、功能先进、安全实用的京杭运河水运船舶运行数量、状态监测系统,货物流量流向记录系统,航道、航标、船闸状态监控系统,安全监督、报警和搜救系统,港航电子政务系统,港航电子商务系统,三是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四是提高从业人员现代化素质。要完善航运政策、法规、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水路运输市场;要改革运输市场的管理手段,规范运输市场的管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作用;要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4、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