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装船减机航行的试验研究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水运研究室 许云飞
“黄河”(原鲁东渡8)轮是从日本购进的二手滚装船,下水时间1972年10月。总长74.7m,柱间长69m,总宽14.2m,型宽12.8m,型深4.7m,吃水3.62m。 Cb=0.565,Cp=0.613,Cw=0.840,C¤=0.92,浮心距肿0.67m,排水量1869吨。4台日本大发8DSM-26L主机,额定转速730rpm时单机功率1600马力,减速比2.527,4机2轴2桨推进,装MAU型4叶螺旋桨2只,桨径2.4m,螺距2.56m,盘面比0.7。下水试航全马力时航速达17.4节,但引进我国投入东(营)-旅(顺)航线以后,航速只有14节左右,主机的转速已降至540rpm左右。正常航行必须4机2桨,因此只要有一台主机出现故障,船就需要停航检修。这种大马力海峡客滚船适合日本的国情,进入我国由于油耗大,营运成本高,再加上经常停航检修,航期保证率差造成该船实载率低,经济效益很不好。为改善主机工况,节油降耗,降低营运成本,应东营市交通局的要求,笔者曾对原桨进行过一次削边改造。削边后转速上升到640rpm,航速保持在14~14.5节。油耗有所降低,但单程油耗仍达4.912吨,成本降低不显著,企业无法扭亏为盈。这时东营市交通局的主要领导和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的科技人员都想到,如正常运行能由现在的4机2桨改成2机2桨,油耗就可大幅度下降(初步测算可降低油耗30%以上),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做航速虽然会有所下降,但本航线夕发朝至,多走两个小时影响不大。而且,这样做还能为我省运输企业类似型船的节能改造闯出一条路子;从思想上打破对进口船舶的迷信,树立起“洋为中用”的引入观;提高该型船营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4台主机只用两台,相当于有二台备用机。因此,一旦遇到主机损坏可立即切换,从而可大大减少航修和坞修时间。这一点对航期保证度本来就差的东营来说意义极为重要);还可以在遇到恶劣海况和紧急情况时使3台或4台主机投入运转,从而极大地提高该船的抗风浪的能力。正因为该工作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经交通厅立项,由山东省交通科研所和东营市交通局共同承担,进行“滚装船减机航行的试验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从理论上讲,以降低航速为代价换取船舶推进功率的减少从而节能降耗是完全可行的,但具体到本研究课题却没有那么简单,其艰巨性在于:
⒈ 对已有23年船龄的滚装船进行减机航行的技术改造,在国内外尚未见到报导,也就是说无可鉴之利。这一点对搞课题研究的人来说是十分头疼的事。
⒉ 只允许换桨,其余的一切要求维持原状。这就是说艉轴不改,传动系统不变。从船机桨匹配的理论来说,这显然是和2机2桨的设计不配套的。具体讲,这就意味着新桨必须接受十分肥大(毂长0.7m)的桨毂、特别粗的艉轴和部分多余的齿轮箱。这不仅使桨叶的有效工作面积减小,而且使已经减少了一半的推进功率还要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来作无用功,设计的基础平台显然不好。
⒋ 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生产和资金的严格制约。由于不能影响生产,所以研究工作只能根据船舶运行的情况来进行;由于资金奇缺,所以很多从研究角度来讲必须做的工作不得不做。因此,课题的研究工作只能依靠科技人员的理论和经验来进行。
⒌ 铸造两只铜桨费用高达16万元左右,因此,工作稍有失误,几十万元的浪费就会造成。
⒍ 海上客滚船的特殊结构对船舶推进系统的安全性要求特别苛刻,容不得半点的疏忽,真可谓“人命关天”。
设计好螺旋桨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该船的有效马力曲线。非常遗憾的是从本船厚厚的原始资料中就是找不到阻力计算书,只能重新进行计算。我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计算,最后以取30%附加阻力的爱尔法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再考虑留有充分富裕度后才确定,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
表1:“黄河”轮有效马力曲线表
航速(节) |
9.714 |
10.993 |
11.873 |
12.952 |
14.031 |
15.111 |
航速(km/h)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EHP(马力) |
306 |
470 |
695 |
1013 |
1555 |
2295 |
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决定先花少量的费用制作两只试验桨,依据试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最后设计制作定型桨。为了“尽量少化费用”,我们决定设计、制作和应用大功率大直径的铸钢钢板焊接桨,因为制作这样的2只铜桨需要16万元左右,铸钢桨需要五万元左右,而铸钢钢板焊接桨仅需2.3万元。
桨型 |
AU |
桨轴数 |
2 |
桨叶数 |
4 |
主机功率(hp) |
1200 |
螺旋桨收到功率(hp) |
1116 |
设计桨轴转速(rpm) |
289 |
功率传递效率 |
0.93 |
桨轴沉深(m) |
2 |
拌流分数 |
0.111 |
推力减额分数 |
0.138 |
相对旋转效率 |
1.0 |
后倾角(deg.) |
10.0 |
毂径比 |
0.209 |
毂长比 |
0.22 |
材料 |
ZG30 |
抗拉强度(kg/mm2) |
45.0 |
材料比重(kg/m3) |
7850 |
材料系数 |
0.9 |
依据上述已知条件先使用图谱法进行正常的设计,详细设计过程在这里不再赘述,螺旋桨主要参数的计算结果如下:
桨径 2.20m 螺距 1.894m
螺距比 0.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