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调思路找原因定措施,缓解济南交通拥堵

2020-04-02    浏览次数:393    返回列表

  一、济南市发展的总体思路要调整

  我刚成为政协委员的时候,就提出济南的发展重点应该在西部和黄河以北,2010年9月济南市民盟参政议政专家参观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时我当场再次明确反对济南市城建规划的10字方针,认为应该是中保、南封、东文、西扩、北建。中保,就是保护老城区。我们的老祖宗都知道保护老城区,在西门外建新城,形成纵横经纬的商埠区,可我们却丢了这重要的经验,把美丽、浑厚的老城区搞得不三不四。中疏,能叫保护吗;南边的山区是济南的生命之源,应该封山育林。现在,在已经遭到了极大破坏的情况下还大谈什么“南控”,结果“控”的怎么样,大家有目共睹;济南东边,本来就文化底蕴深厚,地上地下都有文化遗迹,是发展和传承文化的的好地方,把它建设成大学城、文化中心多好,成为齐鲁文化的中兴地带,而现在“东拓”成了省市的行政中心,配齐了生活、休闲,又紧靠“东菏西柳”,看比赛、看演出都方便了,这样下去,这里可能会成为济南的“富人区”、“特权区”,这是齐鲁文化吗?南北东西交通交点的交通区位决定了济南西边必是生产力的聚集区,所以应该大力扩展,建成济南的交通、金融、商贸中心,可是一直来没把这里作为重点,直到高铁西客站的建设才醒悟过来,可西南部的“大学城”已经落错了地方;而济南的北部,包括黄河以北是贫穷地域,必须通过有力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才能“脱贫致富”、改变面貌。所以,最得力的办法是通过建设行政中心,引导北边的繁荣。我预言,济南将来一定会向黄河北发展,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把黄河变成地下河,固定河堤,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袤的黄河二展区,学习广州、杭州、上海,通过转变思路、不懈努力,把黄河变成类似于珠江、钱塘江、黄浦江那样,河上一座座大桥相连,河下一条条隧道相通,这样老新共存,水碧林密,山、水、湖、河的济南才是济南真正美好的未来。

  二、济南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要找准

  济南拥堵的根本原因要找准。我认为,济南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两个:

  1、城市规划不当。

  我觉得城市规划中有很多所谓的“现代化”理念需要反思。第一,是现代化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区域远离分隔吗?我记得80年代前,一个人的工作地点、尤其是企业和工厂里,一般总是和所居住的地方离得不远的,所以,上下班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均可解决。只有到了节假日,人们需要“上街”的时候才需要坐车“进城”。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不一定要把生活区和工作地点远离分割啊。我们可以让一批富起来的人为了自己的舒适和安逸,为了住到各种豪宅而舍近求远,因为他们反正有车,但为何不可以照顾大部分工薪阶层,让他们能够就近而居呢。所以,真正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对于一些大企业、大事业单位的建设,就应该统筹土地安排,使他们同时建设或配套职工居住区。我们的城市规划如果把这作为一条原则考虑,就一定可以从基础上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做好铺垫。第二,是高楼为何不把政府办公完全集约起来。现在城市高楼林立,高楼中有不少是政府的办公大楼。我不反对政府建高楼,因为政府需要办工啊。但是,政府建高楼不是为了摆阔气,更不是为了里面的领导、公务员的方便和舒适,而是为了方便政府服务的对象能够得到方便和实惠,为了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按照这样的理念,政府的大楼可以建得高一些,但必须集约办公,把政府下属的××局、××中心都放在一个大楼里。下面来办事,只需通过电梯上下,不用坐车,就是内部联系也很方便快捷。可现在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厅有大楼,局有大楼,中心又有大楼,有的离得还很远。大家想想,这会为城市增加多少人流和车流啊?!第三,是现代化不是大城市化。现代化指标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化水平,起码要达到60%以上。但是,“城市化”不等同于“大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内容是大批原来的农民成为了城市居民,原来很多中心城镇变成了中小城市。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统盘考虑大中小城市的布局,合理建设规模。第三,现代化不是大马路化。现代化当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档次有关,但绝非一定要造高楼、扩马路。正由于这样的“现代化”,已经使济南市问题成堆,譬如由于马路不断改建、拓宽,使得马路绿化无法“林木成荫”,城市绿化大规模倒退;由于大片大片的土地硬化,造成热岛效应严重,尤其是因为土地渗水机能恶化,致使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没雨时缺水严重,真来大雨了,又排水不迭,造成洪涝灾害,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第四,是现代化不等于消灭旧城。现代化的本质是先进,但“新”和“先进”绝非同质。譬如说中国书法,这些年来出了多少“新”家,但有谁能超过王羲之?新建筑更是层出不穷,但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就比我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先进了?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现在的瓜不甜,菜不香,难道这也叫现代化?山东济南的古人,还知道在发展商埠时,不拆旧城,而是在原旧城的西门外新建,就形成了现在的径路、纬路,火车站、邮政局。可到了我们这一代建设现代化了,却把旧城搞得个乱七八糟,钱不少花,功夫不少下,旧城失去神韵,新城难以成名。第五,是城市规划必须优先考虑交通。据一些哲人们考证,人类的发展是先有交通,后有城市的。人们生活需要交流,要走路,走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了路、有了应运而生的交通工具。路、交通线会出现交叉,交叉点往往是人们歇息的地方,所以人比较多,交流也比较需要,于是交叉点就成了人们往来和交换、交流的集中地,慢慢就成了枢纽。随着交通线上交通流的增加,那些比较重要交通线上的枢纽就会发展成城市。这里回溯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为了说明现代搞城市规划的同志们一定要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交通规划。

  2、济南市平面交叉口多,而这些年来解决的思路又不对

  道路有了交叉口,就会产生不同方向交通流的通行不畅,一旦交通流大,就势必出现堵塞。即使使用了红绿灯,也会堵塞,只不过是用有序的堵替代了无序的堵而已。但是济南近些年一直在扩展马路,而且扩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展宽马路不仅不能解决交通拥堵,而且因为马路展宽了,车速增加了,车流增大了,横过马路的时间又增长了,立体交通未能跟上,交通拥堵只能越来越严重!

  相当多的人认为济南拥堵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增长过快,这话貌似有理,其实在现在这样讲是不对的。按照现代化的发展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据科学测算,中国的交通现代化汽车拥有量应该是5-9个人一辆汽车(注意,这里是汽车,不是“机动车”),省会城市应该是4-4个人一辆汽车,首都应该是3人一辆汽车,现在北京已经到了这个阀值,所以出台一些政策制约是对的,但是济南现在还没有到限制汽车的时候。现在济南城拥堵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的道路建设、我们的交通组织工作没有做好,还有我们广大市民的交通规范意识没有建立。关键在领导,不要把我们工作上的失误用“汽车太多了”来掩盖。

  三、解决济南市交通拥堵的具体举措

  如何解决济南城市拥堵的问题?对此,我提出如下的意见和建议,供济南市的领导参考:

  (一)首先是做好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一定要长远,要考虑100年。城市规划要考虑100年,20年不行,30年也不行,50年还短,100年起码,200年最好。

  2、鼓励卫星城、中小城市的发展。可以通过轻轨和城铁等快速交通,引导城市向周围点状扩散,形成卫星城。每个卫星城自成一体,内部的交通流畅舒适,和主城有快速通道连接。这样的城市发展理念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

  3、限制政府办公大楼的离散建设。将来要立法限制政府大楼的离散建设。一个城市最好就是一个政府大楼,如果实在太大,也可以是一个办公群,但是一个厅就是一个大楼,所有的办公机构全部设在里面。大楼内有先进的、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便于互相交流和协同。大楼和外部有通畅的快、慢车道。此举如果真能实现,必将大大减缓城市的交通堵塞。

  4、支持企事业单位就近建设或购买生活集约区。未来的城市规划要支持企事业、尤其是大型的企事业就近建设住宿区、生活区,把相当大一部分城市交通消化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

  5、把停车场建设作为重点看待。关于停车场的建设及其规模国家都是有标准的,但房地产商为了私利,往往不按规定建设停车场。所以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停车场太少的问题,造成车辆挤占马路,进一步加剧了交通堵塞。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抚持建设地下的、立体的、多层的、旋转式的、智能管理的停车场。对大商场、大酒店和大的娱乐场所,要强制性建设停车场,没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不批准建设和营业。同时,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各类停车设施的管理,尽可能提高每个停车泊位的周转率。郑重建议:在济南市外环四周建设4个大型的、现代化的停车场,目标是外面来济南办事的人都喜欢并自愿把车停在这里,再通过四通八达的公交和出租车到市区办事。

  6、实施“共同管道”工程。这个事我提了不止十次了,这也是一个城市建设规划的问题。现在济南市的道路由于地下各种管线的问题常常是刚刚修复又被掘开,问题严重,影响极坏。“共同管道”工程是指将两种以上管线和预测未来需要的管线一起共同置于一个结构体内的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都是通过一定的法规来运作,从而达到不需再挖道路之目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共同管道”的建设几乎与现代化都市同步建设,例如巴黎下水道系统1833年建设,伦敦地铁之“共同管道”1861年建设,德国汉堡“共同管道”建于1890年,日本则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后开始建设。近年建造的有莫斯科绿城“共同管道”、红场“共同管道”;法国里昂码头“共同管道”、巴黎塞纳河畔新区“共同管道”;英国狗岛、伦敦巴比肯新社区“共同管道”;日本东京临海副都心,横滨MM21“共同管道”;台湾的“共同管道”工程也已有10多年的历史……。别小看“共同管道”工程,进行这个工程首先必须摸清现有家底,还必须有城市的长远规划,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长远的“共同管道工程”完整规划,并分步实施,争取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在济南地下建成一个地下管道城,彻底消灭因为管线更改而不断掘开马路,影响交通流畅的现象。

  (二)交通规划要长远

  城市规划要长远,城市规划完成到实际建成不是短时间的事,而且是一步一步逐步实现的,因此交通规划也要长远,不能是一年、五年、十年就够的。城市交通规划要和城市规划同步,城市规划要考虑100年,城市交通规划也要考虑100年。济南市的轨道交通、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地面交通中的快速公交、普通公交、机动公交、自行车交通等等都需要建设,而且都应该建成成网络。当然,建设可以一步一步,但计划要成竹在胸。譬如,现在计划建设西二环高架了,那么南外环高架要不要修,怎么修?环形高架建好后,环内的辐射型高架要不要修,要修的话如何连接?这些都必须事先规划好、计划好。这样的交通建设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百姓有盼头,我们有目标。

  (三)综合运用各种交通方式并联网

  城市的交通方式有多种,高架、地铁、轻轨、普通公交(又分汽车、电车)、快速公交(又称BRT)、自行车等。每一种交通方式都在一定的环境里存在合理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的交通,就应该因地制宜地使用和发展各种交通方式,使它们之间构成一种融合、和谐的协同补偿关系,达到高效、节能、减排、舒适的目的。这里的关键是两点:第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用,不把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宝”只压在一种或几种运输方式上;第二是不管采用那种运输方式,都要求联网,不仅是这种运输方式的联网,还要求几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网。网络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够起到1+1>2的功效。

  1、济南必须有地铁,同时还应该有轻轨。要不要修地铁应该由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决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应该修地铁了,因此现在济南没有地铁已经是大大地滞后了。济南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逻辑,“修地铁一定会破坏泉水”。我说,修地铁确实有造成破坏济南泉水的可能,但这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如果因为工作存在风险就不干,那轮船能造出来吗?飞机能翱翔于天吗?不要说发明轮船、飞机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就是到了已经发达、成熟的今天,不也常有轮船沉没、飞机坠地的事情发生吗?!济南有泉水,修地铁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得我们的地铁工程不仅不会影响泉水的喷涌,还能有助于保泉、养泉,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我早就指出,在北园路下修地铁就能达到对泉水保护有益无害的效果。可惜由于得不到重视,这个地方被占用了。济南还必须修轻轨,轻轨是连接卫星城的主要方式,如和大学城、和长青市、章丘市都应该建轻轨。

  2、济南应该有高架。有的人说,高架影响美观,污染。我说,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化和转换,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高架和轻轨只要我们通过科学的组合和设计,是可以和城市环境达到交相融合,“水天一色”的。同样的理由,你就是不建高架、轻轨,该影响城市环境的还是会影响。而且,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给这个首都的交通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已经无需我在这里多说了。我几次到上海,从所住的高楼俯瞰高架和轻轨,只见高架桥上车流如梭,川流不息,而轻轨以每3分钟一列的频率在不断地奔驰,轻轨车站上的人如潮水一波又是一波,我想,假如没有这些,上海市是个什么样子呢?就说现在的济南,如果没有高架,济南的交通会怎么样?当然,再好的设计也不可避免会有瑕疵,高架、轻轨对城市的空间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也常有发生,但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如上海的居民没有对这横加指责,为什么?因为他们很清楚,与其说天天饱受交通堵塞的痛苦,还不如在这方面做出点牺牲了。好比一个“人”,交通是血液,血不流通了,“人”就要死,是死和活重要还是身上干净不干净重要?!

  3、切实落实“公交优先”。公共交通的输送效率最高,不仅可以大数量地输送人员,而且票价较低,所以自然是城市交通的绝对主力。地铁、轻轨是公共交通的主力,上面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指普通公交和快速公交。“公交优先”已成共识,问题是如何优先?我认为,首先是资金投入优先。其次是道路资源的分配优先。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应大量地分配给高楼大厦的建设,而是要确保城市道路资源的用地。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中又要优先分配给公交,并优先建设。“公交优先”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常被忽略,那就是如何使老百姓“优先公交”,如果公交建设本身工作没做好,居民由于换乘不便或无法到达最后的目的地而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公交优先”还是达不到真正的目的。要使居民们“优先公交”,济南市的公交就必须做到:①线路设计要合理。即公交能覆盖全市所有地方,只要有居民比较集中需要的地方都有公交车可以到达,而且换乘方便,必须考虑夜间的可到达性,要科学设置晚间通宵车,保证乘客即使在深夜也能通过公交线路到达目的地;②运行要科学。每一条线路都要有监控设施和反馈、调整环节,调度和指挥本线路有序地运行,杜绝“不来就不来,一来几辆车”的情况;设置摄像头和巡视员了解客流集疏和突发事件;准备机动车辆以便疏散个别站点人流过于集中和车辆发生故障问题等。③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要认真学习。如韩国的“四色公交车”经验,日本东京的只要你跟着“颜色”走和线条走,就能不需要东问西问解决乘车所有问题的经验等。

  4、要重视自行车交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汽车的增加,济南市挤占自行车道,自行车和摩托车又挤占人行通道的情况已经不断地发生,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必须大声呼吁;保护自行车道和步行通道!首先要提高认识。要把自行车和步行作为城市交通的一种交通方式来认识和看待。既然是城市交通方式的一种,他就理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所以,我们这里说的是保护,而不是乞求。保护者有理,破坏者违规。其次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反正不能让骑自行车者上天入地,上天入地的应该是地铁、轻轨和高架等交通方式。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挤占一段时间自行车道和步行通道尚可理解,作为一种长期的通行规定,就是不能容忍的了。所以,凡是出现挤占自行车道和步行通道的地方都应该迅速建设高架,让大量的汽车通过高架行驶,减少地面车道的占有量,进而恢复自行车和步行通道。

  (四)改善微循环

  在一些道路拥堵的节点,只要做一个“小手术”,就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这种办法花费不多,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短期内有效缓解部分路段的拥堵状况。比如少年路和顺河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大拐角,车辆必须拐大弯,导致路口经常发生拥堵。其实,只要在这个位置稍微动点手术,把锐角改成钝角就会使交通通畅。又比如很多路口不允许左转,造成大量左转车的不便,其实只要去掉局部花坛,增加一个左行车道就可解决。有的地方,如经十路舜耕路口,交通流很有规律,早上由南向北多,晚上由北向南多,就可以将其中一条车道早上和晚上改变通行方向来有效缓解。像这样的情况济南有不少,如济洛路北园路口长途汽车站旁的交点、天桥南交点、经十路和舜耕路脚垫等都应该通过微循环的调整或局部手术来加以改善。总之,只要设立一种渠道经常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好的建议,然后政府出面会同有关方面协调,群策全力,很快就会逐个解决问题,使得城市交通得到大的改善。

  (五)处理好城市管理中一些与交通堵塞密切相关的事项

  1、立交。与高架桥、轻轨、地铁等相比,立交桥投资省、建造周期短,而且其作用也不可忽视。我曾经观察和分析过南京市的交通,它的立交桥运用得很好,所以虽然道路不是很宽,但总体上说来,车流比较通畅。南京市立交桥能起到这么好的作用,主要得益于他的系统设计。虽然立交桥也是一个一个建设的,但是在建设之先,每个立交桥的功能、这个立交桥和那个立交桥之间的联动作用,都已经做了周详的考虑,所以,经过一个阶段立交桥建设的积累,就好像是在南京市建设了一个准高架桥网络,自然大大有利减轻城市交通堵塞了。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建设立交桥来解决城市平面交口交通堵塞问题,恐怕还是主流。因此,对立交桥的建设一定要通盘考虑,就是要结合城市规划,结合城市交通长远规划(具体讲就是结合轻轨、地铁、高架桥的建设规划)来设计和布局,起到画龙点睛、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立交桥的建设中不仅选位要好,还要人性化,杭州的大部分立交都有很高档的电梯,而且我还没发现不在运转的,这和济南火车站这么重要的通道电梯都经常不转的情况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也曾经问过有关方面,为什么要加这样高级的电梯(如武林门杭州大厦外面的电梯,中间过道上都装有一般只有机场上才有的平面电梯),回答是:不装电梯,很多人都不走立交桥了。由此可见人性化在交通设施中的重要性。

  2、维修和保养道路要及时和不影响交通。城市交通设施、尤其是道路的建设、维修、养护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是:维修要及时,而且是道路发现损坏立即维修。路面的损坏都是从一个小地方开始的,由于没有及时维修,这个小地方的损坏就导致大的损坏,而且损坏越大,汽车的颠簸越厉害,造成的损坏更严重,如此恶性循环,弄得道路损坏厉害,群众怨声载道,还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再维修时就必停止交通,造成交通堵塞。第二是:道路的维修要基本不影响交通。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工程或一条道路维修好了,因维修这条道路而增加了负担的那条路又坏了。为此,建议成立现代化的维修小分队。这种小分队,人员精干,设备先进,可以叫它为“道路维修110”。一接到哪里道路损坏,立即赶赴现场抢修,而且大都是利用深夜突击抢修。由于故障比较少,维修设备又先进,所以,往往很快就能修好。表面上看,组织小分队,需要一定的投资,实际上与动辄就对马路进行大修的投资相比较,这样的开支要少得多。而且由于得到及时维修,所造成的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很大的。上海很多过街天桥、道路的维修及养护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而且在0~5点这个时间段里进行的。

  (六)发挥智能交通在缓解济南城市交通堵塞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应该大力发挥智能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堵塞中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

  智能交通一个常见的用处就是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比如可以感应路口排队车辆的数量,对红绿信号灯进行自动适时调整。当南北方向等候的车辆较少,东西方向的车辆较多,“智能交通”系统可以自动缩短南北方向绿灯的时间,延长东西方向绿灯的时间。济南是智能交通试点城市,大纬二路上的绿波带效果得不错,现在其他路也在开展。不过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需要深化。

  智能交通另一个常见的作用是先进的车站管理系统,即采用射频识别标签技术,专门管理公共汽车的运行,如丹麦的瓦埃勒公交汽车站位于市中心,四周是城市建筑和居民社区,车站场地十分狭窄,极易发生交通拥堵。但这个站在候车大厅、车站内咖啡馆、小饭馆的墙壁上等处都设有电子信息牌,方便乘客获取各条线路公共汽车到站和离站的时间等信息。按动信息牌上突出的按钮,扬声器便会发出语音提示,从而避免了乘客误点、乘错车现象或因四处走动造成慌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员密度高的场地给人带来的不舒适的感觉。 我在杭州还看到了停车的智能管理。杭州市内的所有停车位,只要是划过线的都登记在案。每个管理员手拿掌上电脑,记录着车停车走和收费情况,全市的停车位情况和收费情况主管部门一清二楚,这样做不仅监督了司机、停车位管理员,而且取得了真实的车流和车停数据,对调控杭州市的交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的另一个突出作用是实施“虚拟交通”。“虚拟经济”是“十六”大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用计算机模拟经济活动,我认为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有必要实施“虚拟交通”,这其实也是智能交通在缓堵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建议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拨出专款,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城市交通模型”。以后,对每一个事关交通的规划、项目、工程都要输入该模型,先进行城市交通的动态模拟,以便预先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出现严重城市交通堵塞时也可迅速把拟解决的方案输入模型,事先预测解决的效果,以求得到最佳解决。